文档介绍:注塑部门管理规划计划书
管理职能 80%集中在现场,生产现场职能的管理是优化管理的突破口;企业的员工 80%集中在现场, 抓住现场人员管理才能调动全员积极性 ;产品质量 80%孕育在现场,现场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质量的核心;生产成本 80%取决于现场,现场是绩效之源一.搞好注塑车间管理的工作重点步骤概述
分清各部门的职责,相关部门的工作需积极沟通与配合,避免矛盾。
完善注塑生产的人员编制和组织架构, 规范细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对注塑生产各岗位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配置人手,做到“事事 有人管理,人人都管事” 。
规范模具和机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从技术预防上减少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嫁动率和效益最大化
建立“科学、完善、系统、规范”的运作管理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车间管理制度和交接班管理。
制订每个工序 / 环节的工作流程,按正确的流程办事,减少盲目性。
加强模具前期和试模后的讨论、分析、防错工作。
制订模具验收标准,做好试模工作,把好模具质量关;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标准化。
完善注塑生产工作所需的各种表格,逐步实现量化管理。
增加工作现场的看板,将生产计划、工作要求、人员安排、实际结果及与生 产有关的信息,让每个人都有知道:多做“预防工作” ,不要“跟着问题后面跑”,预防各种问题发生。
.明确每个岗位 / 环节的工作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按规范做事,依流程运作”,并搞好每个细节的工作;操作标准化,完善各岗位的细节。
.严格控制物料,做好各类物料的分类、记录、标识和管理工作,从源头上
抓起;重点做好原料水口料和胶头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运作流程,并加强监督(赢在执行) , 并适时地实行“走动式管理” 。
.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善于发现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出问题) 。
.每周召开一次注塑生产例会,不断总结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善。
.加强各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从技术和管理上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制订用人标准,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奖罚并重。
现场管理重点如下:
1、看板管理细节 :
建立注塑生产计划 / 生产进度(跟单)看板
)建立班组管理生产效率 / 合格率看板
)建立每日管理日清工作看板
)设立注塑部机位看板标示生产状况机台状况 2、目视管理;重点是现场 5S 管理和颜色管理
3、标准化管理对工艺参数规范标准化作业并受控管理;
4、文件控制:注塑机上下模作业指导书、产品修整作业指导书、标准成型工艺表、产品检验标准规范、设备点检表、明确 7S 责任人
注塑生产的量化管理 目标管理1. 注塑生产效率(≥ 90%) 2. 原料使用率(≥ 97 %)
产品的批次合格率(≥ 98 %)
机器使用率(稼动率) (≥ 85%)
模具损坏率(≤ 1%)
(≤ %)
(小时/ 套)
大模: 小时 中模:2 小时 小模:60 分钟
8..安全意外事故 (0 次)
二.工序标准化管理
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受 5M1E 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寻求 5M1E 的标准化。本人总结归纳出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如下:
(一)、生产人员(人)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二)、设备维护和保养(机)
1、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维护、保养、检修等均有明确规定。 建立设备台账、 制定维修检定计划、 制定设备的日常保养点检表, 要求按照保养检查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三)、生产物料(料)
1、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2、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4、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要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四)、工序管理(法)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建立精益生产细节。
2、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