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0/12/3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
□ 江淑安 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
●小柴胡汤法是仲景专为少阳病而设,亦称表里和解法。对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后人根据仲景原意将小柴胡汤证中可能出现的或有或无证和伴见证归纳为七个,临证仍遵小柴胡汤法,仍用小柴胡汤,只是随证增减药物而已。
●在少阳病过程中, 由于感邪的轻重、 体质的强弱、 病程的长短等, 可能出现不同兼证。在治疗上, 必须根据不同兼证产生的病因, 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 兼施以解表法、 下里实法、软坚润燥通便法等不同的兼治法。
●有的病证非少阳证,但也有正邪分争的病机特点,仲景仍施以和解法,投以小柴胡汤或以其加减。体现了中医病机相同,则“异病同治”的原则。
小柴胡汤法, 亦称表里和解法, 是现今临床上运用仲景的方和法较多者之一。 方之与法,
必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异。有主证,必有主法主方,有或然证,必有灵活加减,有变证,必有变法变方。小柴胡汤亦是如此。
病有主证 必有主法主方
小柴胡汤法是仲景专为少阳病而设,其主证后人归结为七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多由气血虚弱,不能卫外,腠理疏松,外邪
乘虚而入,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所致(见原文第 99 条)。由于病在半表半里,邪正分争,正
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出现,故见往来寒热;少阳胆经循于两胁, “正邪相搏,结于胁
下”,经气不利,故苦于胸胁满;肝胆之气不舒,郁而乘脾,不能健运,故见嘿嘿不欲饮食;少阳肝热内郁,上扰则心烦;导致胃气上逆则喜呕;胆热上蒸致口苦;胆热伤津致咽干;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且胆与肝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少阳邪热循经上干空窍,故致目眩。
主证既如此,故治法必须和解少阳表里,主方是小柴胡汤,方药组成是:柴胡半斤,黄
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仲景的煎服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取一升,日三服。方中
主药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簿,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胆热而除烦,与柴胡相伍,能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降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另生姜与大枣相配有调和营卫,以利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功。本方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解表里”的特点和功用,故本方本法是对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证有或然 法不变药增减
或然证是主证中可能出现的或有或无证和伴见证。小柴胡汤证,后人根据仲景原意将其
1
归纳为七大或然证,因其病因病机未变,只是证状稍异,故治仍遵小柴胡汤法,只随证增减药物罢了。
或胸中烦而不呕 是少阳邪热内扰心胸,而未涉及胃腑,故不呕。用小柴胡汤去半夏、
人参(因未影响到胃)加瓜蒌实一枚(约 9 克)以清热开胸。
或渴 是少阳邪热伤津所致,故去方中辛温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至四两半以生津。
或腹中痛 邪在少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