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马场镇位于普定县西部.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场镇位于普定县西部.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12/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场镇位于普定县西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场镇位于普定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辖3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5个村民组,总户数9880户,总人口39678人,耕地面积23260亩,。
  自然环境
    马场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南北群山绵亘,中间丘陵起伏,坝子错落其间,三岔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20公里长的亚热带低河谷地带,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可供大射电望远镜选址的洼地尚家冲。马场奇石、水磨面条、杨梅等闻名遐迩。
  民族文化
    文化底蕴深厚,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元代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的700多年间,马场就是当时的县治、州治所在地。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被列为优质稻米等农业商品生产示范基地。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兴农、林果富民,初步建起了杨梅、板栗、花椒、葡萄、茶叶、银杏等经济林(药材)基地。
水磨面的由来,至今还是个谜。据明朝郭子章《黔记·安顺州属土司》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朝廷置西堡(今马场镇上官寨)为始安县。明初置州,后称古西堡、西堡寨;西堡寨后因与朝廷不和,朝廷曾对其用兵……后称马场。马场唐时为谢氏所有,明后为沙氏所有,沙氏之后,为云盘上(旧称营盘)袁氏所有……当地有文化的老人们说,唐朝之前朝廷就已经管理过马场了,具体地名现虽已无从考证,但是肯定要比“古西堡”这一名称早得多。沙家马场是明朝之后的叫法,就其中的沙土司家,传说就多得说不完。至于水磨面的起源,据说,当年的辖区长官为了解决子民生计,就选择了山清水秀的龙潭小河建起了水磨坊,用来碾米。同时,为了改善和调节驻守古西堡的士兵的生活,碾米坊还增加了加工面条的功能……水磨面加工究竟始于明朝?宋朝?唐朝?这就不得而知了。我们所能知道的是,今天的马场水磨面,质地以云盘村的谢家加工的为最。水磨坊的主人们说,他们如今使用的磨盘,从自己的爷爷的太爷爷时就已经在使用了,最初的厚度至今已没法说清,今天,这些磨盘的厚度已经不及原来的二分之一。哦,那依然吱呀吱呀旋转着的水磨,是否想为人们揭开水磨面那历史和传说间的层层面纱?
可以肯定的是,“马场水磨面”是今人对马场生产的水磨面的美称,那么,马场水磨面的前称应为“水磨面”了。长者介绍,龙潭小河上的水磨坊,墙壁只是近几十年才改成石头修建,以前多为泥土筑就或木板建成。水磨坊中的木质建筑,要比石墙古老得多,而且,房顶最初盖的是茅草,而非火瓦。且不细述了。
正宗的马场水磨面,才下机器时,细腻柔和,掐一截放在鼻畔,深吸一口,顿时清香绵绵。这么柔软的面条,入水煮肯定马上可以食用吧?这又错了,它也是耐煮的。当然,水磨面可用清水煮,可先将所有佐料配备齐全再煮,也可以用不同的火色焖熟,还可以将细碎不易煮的面条与米饭放在一起蒸,做法不一,味道各有千秋,大可因个人喜好而定。只说配齐佐料煮的水磨面吧,那味道就绝非任何广告上的方便面可比。在和制面粉的过程中,若加入不同的食品或佐料,做出的面条色、香、味就各各不一,当然,技法也更为考究。
在普通的马场人家,水磨面是常备之物,既可做主食,也可入菜,一般常用作早餐。不论过去还是今天,水磨面总是比大米的价格高。不同的是,过去,一般人家想吃水磨面,只能是奢望。今天,谁家都可以自己做了。做水磨面,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选择做碱水面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