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的父母是一场真正的痛苦,他们传统、守旧。”草间弥生说。在她幼年的涂鸦中,母亲通身布满圆点——这样的圆点出现在她所有的作品中。
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段惨淡岁月成为她艺术的源泉:“我常常会跑到我家后面的河岸平原,盯着一个景象任时光溜走,在那个画面当中,亿万颗粒粒分明的白色小石头,吸饱仲夏的阳光静静‘存在’——那是我画这些画的神秘根源。”
人们谈论草间弥生的生涯,通常会从她那“不堪回首的少女时代”开始。
1929年,她出生在日本长野县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父亲的家族“做了一个世纪的种子生意”。在一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个手捧菊花的短发女孩儿,面容清秀、神情严肃。这个10岁的女孩儿遭受幻视和幻听的困扰,而在其父母看来,一切不过是孩子的胡闹。
1939年,不到10 岁时,
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
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
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
着一个巨大的网,于是她
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
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
出来——
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
几乎伴她一生。
草间弥生的童年与青年时期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和植物成为草间弥生近来创作的主题,并已经在洛杉矶展出了“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因为她对童年的回忆。
1955年,与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并开始准备到美国。
1957年,移居美国,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
1960年代参加了许多反战运动。
1962年,在纽约市的绿艺廊参加了七人联展,展出作品是软雕塑,参展艺术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欧登柏格。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 Room),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