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崔莺莺女性形象和爱情观之变化.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崔莺莺女性形象和爱情观之变化.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崔莺莺女性形象和爱情观之变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崔莺莺女性形象和爱情观之变化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被誉为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双璧”。对比《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崔莺莺发现,在《西厢记》中莺莺的篇幅明显增加,个性特点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王实甫将董本中的莺莺从内而外改变,赋予其新的特征。通过文本细读,对比董本与王本中崔莺莺形象的不同之处,探究不同时期作家对女性角色及其爱情观的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崔莺莺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 女性形象 爱情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01-02
  《西厢记》继承了《西厢记诸宫调》基本的故事结构和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使《西厢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西厢记》在写作的视角上有所转变,董本对张生的描写多于莺莺;但在王本中,女性角色莺莺更受重视。其主要表现:一是莺莺的形象由模糊变得清晰,且更加丰满了,对莺莺外形美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比董本更细致;二是从文本的角色比重来看,对莺莺、红娘和张生人物描写的比重大致相同,对莺莺关注更多。通过文本细读,从三个角度来说明从《西厢记诸宫调》到《西厢记》莺莺形象的变化。
  一、美中增添了生命的灵动
  《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都描写了莺莺的美。莺莺的“外形美”是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的最关键因素。通过文本对比发现,王实甫对于莺莺之美的展现和思考在董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莺莺的美感呈现了层次感,同时并不仅仅停留在“外形美”的描绘,对莺莺女性角色的内在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描写。王本中的莺莺增添了一份灵动、纯粹、富有生命力的美感。
  张生与莺莺第一次相见时,透过张生的视角,莺莺的美是有些许变化的。
  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对莺莺的描写是:“尽人顾盼,手把花枝染。”
  在《西厢记》中,作者更加注重这一细节,并添加了一些变化:“他那里尽人调戏亸著香肩,只将笑花捻。”
  两幅画面都是描绘莺莺与花互动的场景,但是王本中“调戏”二字将莺莺的灵动和生机凸显出来,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清初戏曲批评家金圣叹在《第六才子书》中点评此句:“尽人调戏,写双文虽见客走入,而不必如惊弦脱兔者,此天仙化人,其一片清净心田中,初不曾有下土人民半星龌龊也。”(双文:莺莺)金圣叹认为,“调戏”二字将莺莺大气的闺阁女子风貌充分展现。此处的“调戏”不似今天所说的带有贬义的语义,而是充分展现莺莺与花互动时的那份真实与不做作的状态,更展现了莺莺的真性情。但是,从文本中发现,莺莺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压抑封闭的,在这样的氛围里“调戏”这一动作更显出莺莺本性中的灵动美。即使老夫人严格控制束缚着莺莺的生活,但这并没有压抑她天真的个性,人性本来的美好得以彰显。莺莺在他人关注的状态下,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喜悦里,足以见其简单、纯洁与大方的气质。与以往呆板僵硬,遵守规矩,一板一眼的深闺女子不同,作者通过一个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