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还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还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doc

上传人:2316115108 2014/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还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还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有关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
苏州十中语文组时佳
高三了,经常会有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向我提出语文学****的困惑:“老师,给我推荐几本参考书吧”“老师,怎么才能提高我的成绩呢”“老师,是不是我做题还是太少啊”“老师,解这类题目有什么技巧吗”。也有学生直言不讳:“老师,现在的语文课太功利了。”的确,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老师和学生都过多的被应试教育所束缚了。
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时,往往要谈及高中学****的感受。说到语文,似乎除了偶尔看看电影外,所记得的也只是做题。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然而囿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我们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我们把阅读练****划分成几个类型,弄得七零八散,强调的无非只是一些答题技巧和模式,这与真正的文学早已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中,语文素养真是无从谈起。
我想,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的过程本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是我们的做法都使个性化变为模式化。我们将自己所认为准确的一些阅读分析的知识,细细地嚼碎了喂给学生,什么类型模式、结构内容的,所做的专项训练,实际上就是以同一文本的不同文章对我们总结的所谓知识点的多次重复演练,甚至每一个专项训练之后都要求学生将所谓的关于答题规律的知识背到脑里,以便应考。虽可谓是“苦心孤诣”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领神会”。记得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做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的退步”。我们的模式化阅读非但没有帮助学生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反使其降低。不光如此,学生还在琐琐碎碎、反反复复的专项训练下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高三的学生学业负担太重,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学生只能去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生们读一些这样的通俗的文章,试想他们能写出什么样的大作?但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长时间的坚持总是有用的。同时,阅读时一定要让同学们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而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写读书心得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其次,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