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布鲁菌病(Brucellosis)
1. 概述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或简称布病。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畜牧业中也有牛、羊、猪等布鲁菌病存在。
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血检为阳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怀孕母畜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人表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生殖系统改变,及肝、脾肿大等、病程长并易复发。
中国人间布鲁菌病发展趋势。
2. 病原学
主要有三种:
羊布鲁菌:1887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当时称为“地中海热”的病人脾脏分离出此菌,故又称马尔他布鲁菌。
牛布鲁菌:1897年,丹麦医生Bang发现了致牛流产的布鲁菌,又称流产布鲁菌。
猪布鲁菌:1914年,美国的Traum发现了致猪流产的布鲁菌。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刚分离的毒力强的细菌(光滑型)有荚膜。
比一般细菌苛刻,牛肝汤琼脂,再加些血液、葡萄糖及马铃薯浸出液。羊、牛布鲁菌初次培养需5~10% CO2。
菌落小,凸起,边缘齐,光滑型菌落发蓝绿色荧光,菌落透明,时间长变不透明,变灰绿色。
该菌对染料吸收较慢,故使用两种染料。
柯兹洛夫斯基染色:布鲁菌为红色,杂菌蓝色。
(1)2%沙黄,酒精灯加热,但不能煮沸,~2分钟,洗去沙黄。
(2)1%孔雀绿复染30秒。
改良萋-尼氏法:布鲁菌为红色,背景蓝色。
(1)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10分钟,水洗 。
(2)%醋酸处理,不超过30秒;充分水洗;1%美蓝轻度复染20秒。
布鲁菌染色形态:红色球杆状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