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据库设计概述
㈠数据库设计的概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
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 ( 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 。在数据库
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1、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
界面称之为干件。
2、数据库设计过程是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密切结合:结构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行为设计是设
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
㈢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1、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
工程质量难保证。
2、规范设计法:基本思想是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准备工作:选定参加设计的人员。
⑴分析员: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⑵用户:主要参加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用户的积极参与将加速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库设
计的质量。
⑶程序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负责编制程序。
⑷操作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准备软硬件环境。
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 六个阶段 )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 ( 包括数据与处理 ) ,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 是最困难、 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
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DBMS的概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 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 。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 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㈥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模式形成: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 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 (E-R 图 ) 。
3、逻辑设计阶段:首先将 E-R 图转换成具体 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
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 (View) ,形成数据的
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根据 DBMS特点和处理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教务管理系统
1、需求分析
存储、查询、维护有关学生的信息;
存储、查询、维护有关教师的信息;
存储、查询、维护有关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