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乌梅丸的方义探索与症候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乌梅丸的方义探索与症候分析.doc

上传人:小雄 2020/12/29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乌梅丸的方义探索与症候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梅丸的方义探索与症候分析
200850402174孙路强08级针推一班 摘要:通过研究《伤寒论》中乌梅丸的组成、功效以及配伍特点,探 索药物组、服用方法和临床运用O阐释蛔厥的发病特点及以寒热错杂、 止气不足的病因病机;或厥阴病篇中有关“驱#r和“止利”的说明, 以此作为临床常用乌梅丸的指针。
关键词:乌梅丸方义探析 症候病因病机
仲景论伤寒,有乌梅丸。乌梅丸,千古流芳,作为“蛔厥”和 “下利”的经方,开创了驭蛔的先河,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一 首方经久不衰?又是什么让它的功效如此强大?
首先,从药物的组成来说。历代医家对此方分析,无不从“酸、 辛、苦”三方面来解释。部分医家按照三组药物分类:乌梅做君药, 加以苦酒(米醋)炮制,增强其酸性,具有酸敛益阴的作用。此处, 苦酒并非是方中的药物,而是服时加入,那么为什么需要加入苦酒 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其三,其一,炮制乌梅,增强药效;其二,按照 《伤寒论》原文“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可知,它还能软化乌梅 肉,使之与核脱离,以便“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屮,与蜜杵三 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其三,由于方中有黄连等苦寒药物,加入苦 酒就更酸,味道屮和后就不会太苦,便于服用。再加入人参、当归以 养阴生津。三味要共为收敛滋补之用。附子、干姜、桂枝、蜀椒和细 辛同为温屮之品,五味药共用于温通阳气,以祛寒。黄连、黄柏同用 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苦寒之品。此外还在服药时加入米饭和白 蜜,这是仲景唯一以此为药并用。还有部分医家分为四组,把人参、
当归单独列为滋补之品,则可分为四组。另外方义分组情况也不尽相 同。
其次,药物的剂量也是影响方剂的重要因素。该方重用乌梅,取 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入肝经以敛肝泻肝,以制婀安虫肌 黄连十六 两、干姜十两、黄柏细辛附子桂枝人参各六两及当归蜀椒各四两,按 药物剂量的分配来说,并没有过量的使用一组药,而是平衡的,能够 防止温中滋补太过以致留邪,又能防止清泄不当以致止气受损,所以 温清刚柔并用为其一大特点。“与蜜杵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因此, 乌梅丸在当时被白蜜制成丸剂,第一,防止过苦,以制其味;其性滋 润,培补正气。第二,治蛔重在安蛔,药力应缓,否则运用不当必“蛔 上入其膈,故烦”。第三,用其粘稠之性,以成丸剂。诸药同用,那 么又是怎么来治疗蛔厥和下利呢? ?
清代以前诸多医家研究乌梅丸侧重点在婀虫病,清代以后侧重 点在厥阴病,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
婀厥证的发病机制,在古代常被认为其标在虫积之证,其本为 “脏腑虚弱,',“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 侵蚀,随其虫之动而变成诸患也。”那么与州厥发病最相关的脏腑是 肠胃,其根本是肠胃虚弱,不能抗邪,虫滞肠道,则加重损伤人体正 气。针对蛔厥证的治疗,柯琴提出“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 下”,治则也就清晰了,蛔虫的治疗不能急迫攻逐,切忌使用下法, 应缓急和中,否则,用之不当,扰乱州虫,必定“捌闻食臭出,其人 常自吐蛔”。君药乌梅性酸,入肝经,能补肝柔肝,加苦酒,以酸制 蛔;为防止蛔虫上扰,加黄连黄柏清泄屮、下焦;再用温屮之品,以 治根本。诸药合用,相得益彰,为治蛔之良方。
而其后,厥阴病屮常以此方来治疗上热下寒证,上热与下寒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上热证,起因有二,首先,蛔虫为有形之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