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跟师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跟师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12/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跟师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 料推荐⋯⋯⋯⋯⋯⋯⋯⋯⋯⋯⋯⋯⋯⋯⋯⋯⋯⋯⋯
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临床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 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医生期盼达到的。但是进入医生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与理论学****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 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一年, 下面结合我的学****情况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及跟师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摸索出的有效学****方法、 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 ; 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 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 人类更多的知识, 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 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 预后的好坏, 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成
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 ; 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 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
1
⋯⋯⋯⋯⋯⋯⋯⋯⋯⋯⋯⋯⋯⋯⋯⋯⋯⋯⋯⋯⋯⋯⋯最新 料推荐⋯⋯⋯⋯⋯⋯⋯⋯⋯⋯⋯⋯⋯⋯⋯⋯⋯⋯⋯
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 为真寒假热, 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 则为真热假寒等等。 问诊应讲究技巧,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 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 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 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 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 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 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周老师指导下进行,慢慢体会了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
学****切脉好比打球, 强调“手感”, 必须持之以恒, 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 看是什么脉象, 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 《濒湖脉学》 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 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 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
脉吗 ?”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 ? 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