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整理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并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在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中增强逻辑思维活动,为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
教学重点: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2
整理课件
例5、 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 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O中,弦AB、CD交于P,且AB、CD不是直径.
求证:弦AB、CD不被P平分.
分析:假设弦AB、CD被P平分,连接OP后,可以推出AB、CD都与OP垂直,则出现矛盾.
3
整理课件
证明: 假设弦AB、CD被P平分,由于P点一定不是圆心O,连接OP,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有
OP⊥AB,OP⊥CD,
即过点P有两条直线与OP都垂直,这与垂线性质矛盾.
所以,弦AB、CD不被P平分.
4
整理课件
思考:
: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根.
5
整理课件
一般以下几种情况适宜使用反证法
(1)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
(2)有关结论是以“至多”,或“至少”的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
(3)关于唯一性、存在性的命题;
(4)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正难则反).
6
整理课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7
整理课件
4、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 q.
3、若命题“若p则q”为真,记作p q(或q p).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可写成:若p则q.
复习
互 逆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 则
逆否命题
若 则
互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互
否
互
否
互 逆
8
整理课件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若 ,则 ;
(2)若 ,则 ;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若 ,则 ;
(4)若方程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则 .
真
假
假
假
真
方程有 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6) 若两三角形全等 ,则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真
两三角形全等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9
整理课件
定义: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已知 ,
即命题“若p则q” 为真命题,那么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
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两三角形全等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10
整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