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0537网络 2021/1/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9-2024)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学****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面向产业办学,面向广泛就业办学,面向脱贫致富办学,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校成为县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阵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县域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中心。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立足地方,面向州场,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州场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积极创建省级中职强基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作用。  
(二)具体目标    
,扩大服务面。  继续稳定招生数量,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培养、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800人以上,年职业培训2000人次以上。 
  提升学校品味。  继续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平面设计、中式烹饪专业为骨干,其他专业为补充的专业架构。到2021年,形成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式烹饪专业为骨干,其他专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提高办学效益。  积极争取中央、省、州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装备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建设成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浑然一体的生态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
 ,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培养州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进一步完善外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年聘专职教师20%左右;逐年引进专业教师,
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一支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增强学校吸引力。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非专业能力建设,全面实施“2+1”、“5年一贯制”培养、“1+X证书”教育和弹性学制,继续推行“旺进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渠道。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具有岗位特色的全日制专业课程体系和培训创业课程体系。完成优质核心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州级精品课程4门;完成专业课程标准及配套技能考核标准8门;开发特色校本教材2本;编写优质教辅资料4册,建成2个“标准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3)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建立健全以学生实****作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
 
(4)强化德育为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5)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民生能力。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