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曾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
《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撰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
苏东坡传节选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苏东坡传节选
*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
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苏海 苏学
*
苏东坡传节选
*
历次卷入的政治风波
反王安石新法,自请外放——密州、徐州
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黄州
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贬——杭州
新党执政,贬——惠州、儋州
自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苏东坡传节选
*
竹石图
枯木怪石图
*
苏东坡传节选
*
*
苏东坡传节选
*
《苏东坡传》内容简介: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苏东坡传节选
*
李嵓( ) 嫚( ) 縠( ) 纹 侑( )
蹶( )然 桂棹( ) 缆( )绳 藻荇( )
惝怳( ) 渺渺
营营 青晏 措大
检查预习
yán
màn
轻视,怠慢
有皱纹的纱
yòu
快速起身的样子
zhào
lǎn
xìng
chǎnghuǎng
迷迷糊糊;不清楚
悠远的样子
指为世俗名利而奔忙
清静明朗
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hú
jué
*
苏东坡传节选
*
理清思路
《苏东坡传》节选的这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断,揭示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善寻快乐的特点。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生活”。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与苏东坡有关的几则谣言。
第三部分(第8—20自然段):写苏东坡的精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