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家标准GB/Z XXX X—201X《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
第2部分:公共配电网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该项H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 合[2013]56号),项FI编号为20I3016I-T-469,制定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 第 2部分面向配电网的经济性评估方法》。
二、 编制过程
在公开征集工作组成员Z后,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3 年12月在华北电力大学的支持下,召开了系列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参会代表32名, 会议决定由来自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机生产力促进屮 心、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以下简称工 作组),根据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任务分工,开展公用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经济成本构 成、经济损失评估、治理方案经济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和标准编写工作。2014年3 月9 口起草组在江苏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标准初稿。2014年4月 该系列标准在山西太原召开了工作组讨论会,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讨论,拟于6月形 成组内征求意见稿。2014年5月在江苏南京召开标准第一、二部分编写组内讨论会, 协调电力用户和公用配电网的经济性评估方法。2014年7刀在北京召开标准工作组讨 论会,会议讨论并基本确定标准的内容,9月底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 编制原则
电能质量问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电能质量总的经济影响 上相关各方还没有产生共识,甚至在如何评估其影响上都未达成一致。希望通过 本标准引起相关各方对电能质量造成经济损失的高度关注。用户管理者和电力公 司的工程师在评估电能质量问题的经济影响时,还需考虑不同电能质量改善方案 的成本。使用户选择最佳的运行总成本综合考虑电能质量治理方案。
本标准在我国属首次制定。考虑到相关评估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考虑到相关 评估方法的迸•一步完善,依据本标准评估方法计算的结果不作为经济性赔偿或索 赔等法律直接依据或责任认定依据。
H前国内己制定了包括供电电压偏差、电床波动和闪变、公用电网谐波、三 相电压不平衡等在内的屯能质量国家标准16项。这些标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能 质量标准体系,确定了我国电能质量指标的限值以及电能质量的监测标准。本标 准在我,FI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 地区己经认识并展开了电能质量经济性调查,典型的调查结果有:美国2001年调 查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因停电造成的损失不少于1190亿美元,电能质量问题造成 的损失约为150〜240亿美元;欧盟2007年的调查研究推算出欧盟25国电能质量 年损失高达1517亿欧元,劣质电能质量的损失占工业营业额的4 %,服务业营业
%。由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组织的联合工作组JWG 电能成本的评估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将电能质量分为两大类,准稳态 连续变化型和事件性,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劣质电能的经济影响。标准制定 过程屮参考了 CIGRE 。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FI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标准; 对于我国而言,H前的国标没有针对我国电网和用户特点的指标和评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