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59 年 3 月 22 日,撤销滁县、全椒县,合并组建滁全县(驻城关镇,今市区),今
市境 6 个县仍属蚌埠专区。但滁全县未正式成立。12 月 15 日,国务院决定,炳辉县复名
天长县。
1961 年 3 月 18 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4 月 7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蚌埠专区,恢
复滁县专区,领 7 个县,在今境内仍设滁全、嘉山、凤阳、来安、天长 5 个县。12 月 15
日,撤销滁全县,恢复滁县、全椒县,市境设 6 个县。
1968 年 7 月 16 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 年 3 月 29 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将滁县专区改地区。4 月 2 日,正式改称滁县
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 年 3 月 10 日,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滁县地区行政公署。
1982 年 11 月 15 日,撤销滁县,设立县级滁州市,滁县专区领 1 个市 6 个县,在今
市境设 1 市 6 个县。
1992 年 12 月 20 日,撤销滁县地区和原县级滁州市,设立地级滁州市,市人民政府
驻琅琊区育新路,设立县级琅琊区和南谯区,辖 2 个区及天长、来安、全椒、定远、凤
阳、嘉山 6 个县。
1993 年 9 月 18 日,撤销天长县,改设县级省辖天长市,由滁州市代管,使今市境设
2 个区及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 5 个县和天长市。
1994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山县,改设县级明光市,使滁州市辖 2 个区
和天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 4 个县及天长、明光市 2 个市,至今未变。
第二节滁州市区
滁州市辖区自东晋侨置顿丘县;隋初改置新昌县,属滁州;开皇十八年(598 年),改
新昌县为清流县,仍属滁州。以后常属滁州。明初,撤销清流等县入滁州后虽复全椒、来
安县,但今市辖区为滁州;民国元年(1912 年)4 月,改滁州为滁县。21 年,将全椒县
章官集一带划入滁县。同年 11 月,将该县马垣墙、樊山寺、江宁后、盈福寺、小岱山、
三都六(张八岭)6 个保划入新设的嘉山县。35 年年底,将该县界牌集划入定远县。38
年 6 月,该县东葛、西葛 2 个乡划入江浦县。该年将全椒县的腰铺南半条街划入该县。12
月 15 日,将来安县三城乡小乌衣村划入该县乌衣区。1950 年 12 月 16 日,将原樊台乡草
庙村划入定远县池河区;戴庄、太平、樊山 3 个村与原广成乡的岱山等 3 个村划入嘉山
县张八岭区;原广成乡的盈福寺村划入滁县沙河区。1955 年 7 月,将原汪郢乡的小高、二
城、葛血沿,法华乡的丁郢等自然村划入全椒县界首区。1956 年 8 月,将来安县双塘乡
隔河行政村 7 个自然村划入滁县黄泥乡;该县施集乡双施村划入全椒县。1964 年为解决
水利纠纷,将全椒县十字公社光辉大队的三李、三陶、尤郢、许槽坊 4 个生产队划入滁
县腰铺公社。1974 年 4 月,为解决独山水库水利纠纷,将嘉山县自来桥公社的张浦营、罗
田、保桥 3 个大队划入滁县,组建张浦营公社。1975 年,以汪郢教场圩新河为界,将河
· 773·
西划入全椒县,河东划给滁县,形成今两个市辖区范围。
1982 年 11 月 25 日,改滁县为地辖县级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