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
了这种手法;(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情感)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三)描 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
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答案: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提问:作者是怎样体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2、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诗歌中的“虚”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