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重症感染DIC诊断与治疗枣阳讲座.pptx

格式:pptx   大小:1,192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症感染DIC诊断与治疗枣阳讲座.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9 文件大小:1.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症感染DIC诊断与治疗枣阳讲座.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正常凝血机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广泛微血栓形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DIC的认识历史
1834
1865
1961
1967
2001
首次描述
将脑组织注射入
动物体内,血管
内形成广泛血栓
恶性疾患恶病质患者
有弥散性血栓形成的
倾向
阐明DIC出血机制
消耗性凝血病
去纤维蛋白综合征
血管内凝血-纤溶综合征
确定了DIC实
验室诊断标准
ISTH关于DIC的定义
1986
我国首次提出了
DIC的定义和诊
断标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01年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了定义:DIC是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受损,严重损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Taylor, FB,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1;86:1327
(Porth, . (2004) 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 & (Otto, S. (2001). Oncology Nursing)
强调微血管体系在DIC发生中的地位
DIC为各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DIC终末损害多为器官功能衰竭
DIC的纤溶属继发性
SYSTEMIC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Intravascular deposition of fibrin
Depletion of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 factors
Thrombosis of small and midsize vessels
Bleeding
Organ failure
DEATH
DIC的病理生理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在DIC的发病中占主导地位
还存在一些旁路激活凝血系统
凝血酶的生成是DIC发病机制的中心关键环节
DIC的病理生理机制
凝血酶活化是DIC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凝血酶生成
灭活AT
血小板聚集
稳定的纤维蛋白形成
因子Ⅹ、Ⅻ、ⅩⅢ激活
因子V活性↑
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