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37)
肿瘤淋巴管生成
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完成人:叶鸿飞 任为正
山东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六年制
04级1班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叶鸿飞 任为正 综述 指导老师 毕玉顺 教授
(叶鸿飞、任为正,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六年制04级1班,山东济南 250012 )
摘要 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肿瘤淋巴道转移以及抗肿瘤新生淋巴管的治疗前景予以综述。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VEGF—C;VEGF-D;肿瘤转移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疗效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播散和转移的途径主要有:(1)局部浸润;(2)体腔、体表直接种植;(3)经血管的血性转移;(4)经淋巴管的淋巴转移。其中淋巴转移发生在大多数肿瘤转移的初始阶段,是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和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而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扩散的重要途径[1],肿瘤内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或肿瘤内是否存在淋巴管的新生?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特异性识别新生淋巴管的标志物,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许多研究证实了VEGF-C及VEGF—D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作用,.
一.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VEGFR-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又称flt—4, 其基因编码产物在人类有两种剪接异构体,长异构体c末端有额外65个氨基酸残基,在组织中检测到的主要类型为长异构体,参与淋巴内皮细胞活化后的信号传导。VEGFR-3是淋巴内皮细胞上第一个被克隆的分子标志。1996年Joukov等[2]报道VEGFR-3仅表达于成人淋巴管内皮中,为淋巴管特异性的标记物。Witmer等则通过连续切片法及PAL-E标记进一步证实了VEGFR-3阳性脉管属于淋巴管[3]。研究显示,在胚胎早期,VEGFR—3是胚胎血管形成的必要因素,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分布;到胚胎后期,其分布逐渐限于淋巴管,参与淋巴管的形成,在血管几乎不表达;在成人,VEGFR-3主要见于淋巴管,而在阑尾、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也可检测到[4]。Bronislaw 等[5]的研究证明VEGFR—3特异性的表达于淋巴管内皮。而Anne等指出,鼻粘膜不同于其他组织,其血管与淋巴管均有VEGFR-3表达,发现在表达VEGF-C的鼻部及鼻咽部肿瘤瘤周检测到丰富的VEGFR—3阳性血管[6],故而VEGFR-3能否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肿瘤淋巴管标记物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Podoplanin
Podoplanin是一种肾小球足突细胞膜上的43kD黏蛋白[7],表达于良性淋巴瘤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及人体肾足细胞、成骨细胞、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和胸膜及胸腺上皮细胞,在皮肤淋巴管上也有强烈表达。王艳等[8]以podoplanin检测肺的恶性肿瘤和炎性假瘤淋巴管生成情况,发现其表达限于单一内皮细胞层的薄壁淋巴管,与CD31阳性血管数不相关。因此podoplanin被认为是在肿瘤转移研究中较特异的淋巴管标志物。
3.Prox-1
Prox-1是从果蝇prospero基因克隆的同源基因, 表达于晶状体、心脏、肝脏、胰腺和神经系统等的非内皮细胞,但在内皮细胞中仅在成人正常组织、胚胎淋巴管内皮细胞或肿瘤组织的淋巴内皮细胞上可检测到[9]。移除prox-1基因后,胚胎发育时prox-1表达的原始静脉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过程被阻断,表明prox-—1的婴儿常由于淋巴管芽生和分化缺陷而死亡[10]。
4.LYVE—1
LYVE—1是一种位于淋巴管腔面的特异性氨基葡聚糖透明质酸受体,与CD44糖蛋白同源,均匀分布在淋巴管的管腔面和基底面,可将透明质酸通过淋巴内皮转运至淋巴。Mouta等[11]的研究表明,LYVE-1也表达于肝血窦内皮细胞和胰、肾、肾上腺及甲状腺上皮细胞上,故而认为LYVE-1与prox-1联合检测会更好的标志淋巴管内皮细胞
[12].其他标记物如5'-核苷酸酶、桥粒蛋白(desmo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