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通讯范文-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讯范文-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3 2016/5/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讯范文-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通讯例文一、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写作的 4对关系: ?一是写业绩与写精神的关系。?二是写行为与写内心的关系。?三是写现实与写背景的关系。?四是写主人公与群众的关系。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巴金这个名字不仅仅代表了一个著名作家和一千余万字的作品,他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一座丰碑。今年 11 月,是巴金老人的百岁生日,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进了老人的病房,回顾巴金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感人的文字……轻轻地走进巴金病房,护士过来,低声地对记者说了一句: “睡着了。”巴金伸在被单外的两只手,还紧紧攥着两只雪白的棉球, 不时地颤动着。偶尔,身子也会突然抖动一下。唉,巴金正被疾病痛苦着,正被精神痛苦着,连睡着了都这样。 今年 11月25 日,是巴金百岁生日。不时有消息传来,一些省市正在积极筹办各种庆贺活动。在病房外间,巴金女儿小林无奈地摇着头,对记者说: “这不是父亲的心愿。父亲毕生关心民族命运, 关心百姓疾苦。今年以来,国家屡遭不幸,又是‘非典’,又是水灾、地震、泥石流、矿难等等。在这样的时候,为父亲的一个生日, 花去国家好大一笔钱,不仅父亲不愿意,我们家属也心不安。” 那么,巴金的心愿又是什么?这就是:让生命开花。什么是生命开花? 什么是生命开花?巴金在 1933 年6 月写的《朋友》一文中写道: “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在以后的 70 年中,在他的随笔、序跋、通信、言谈中,我们多次读到巴金关于“生命开花”的论述。尤其到了晚年,巴金“让生命开花”的心愿更为迫切: 1984 年他在随想录《病中集· 后记》中写道: “有些好心人不免为我忧虑,经常来信劝我休息……但是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它为‘生命的开花’。”1986 年巴金致卫缙云的信: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起了一阵雾,满腔泪水中我看见一朵巨大的、奇怪的、美丽的花。那不就是沙漠中的异卉?不,不是。我从未到过沙漠。它若隐若现,一连三天,不曾在我脑中消失,也有可能它永远不会消失。它就是生命的花吧。”1991 年2 月,他在短文《让我再活一次》里说: “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地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 ”3 个月后,巴金回信成都东城根街小学,又一次写道: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道德与无私的核心是奉献 青年时期的巴金,是一位热情的社会革命者。“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是巴金理想中的社会。 1927 年,巴金赴巴黎。初时,他的目的是攻读经济,而不是文学。但是,他却从这里走上了文坛。“圣母院的悲哀的钟声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我想到在上海的活动的生活,我想到那些在苦斗中的朋友,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快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过去的那一切,我的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火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年轻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这段文字,是巴金 30年代关于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的创作回忆。 这个不善言表,心底却又有一团火的年轻人,将他的感情,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全部倾注在文字中。由此,也成就了中国文坛一位巨匠。 巴金给予我们的财富,是他一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更是他以奉献为主的人格精神。青年时期,他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中年时期,他也这样问。到了晚年,他更这样问。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付出的不够,他的生命还没有开花。在巴金身边工作几十年的徐钤对记者说: “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觉得自己欠别人的。其实,我们和他的差距也就在这里。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不是他欠别人的,而是别人欠他的。所以,有种种不满,有许多牢骚。只有巴金,他觉得他欠读者的,欠朋友的,欠国家的。” 所以,他在晚年时,还要无情地鞭挞自己、拷问自己。他用颤抖的手,用啼血的心, 为读者写作。他在编校 10 卷本《巴金译作集》时,已经 90 多岁了,每天工作超过了 10 小时。1999 年,在他病危的前一二个星期,还在准备写完《怀念郑振铎》一文。 所以,他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总编辑 14年,没有拿过分文报酬。 他是中国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