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从昏暗到光明——从《钢琴课》看人性的自我救赎.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从昏暗到光明——从《钢琴课》看人性的自我救赎.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2/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从昏暗到光明——从《钢琴课》看人性的自我救赎.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昏暗到光明——从《钢琴课》看人性的自我救赎
摘要:作为经典的女权主义作品之一,《钢琴课》用史诗般的大手笔塑造了一位十九世纪人性逐步觉醒的哑女形象,导演的风格化处理,使得影片视听语言上面表现的大胆、自然、细腻,前后色调从昏暗到光明,经过不一样意境画面的反差和对比,造成一个强烈、新鲜的“复合式”审美效果,完整地展现了当代女性人性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钢琴课》风格化反差性人性
《钢琴课》的小说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阴郁的气氛和艰苦的物质生活为背景展开的。经过一个拥有着高贵艺术气质的、和生活抗争的哑女从心灵的独占到愿意和人共享的开放状态的改变过程,展现了一个觉醒的当代女性人性的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影片本身就奠定了女性主义的基调。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从指缝中观看世界和生活的特写镜头,制造了悬念,而且重复了几次,连续了快要30秒,除了指缝间的一点光亮外,黑暗笼罩了整个镜头,甚至她所看到的父亲和女儿,也是以剪影的形式出现,营造出了阴郁、神秘的气氛和距离感。紧接着,在女主人公艾达心灵的自述里,一开始就说“你听到的不是我口里发出的声音,而是我心里的声音”,连她自己全部不能解释自己是因为何原因失语,“我父亲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技能,终有一天会毁了我。”女主人公冷静、有节奏的陈说语气,好像在讲述他人的事情,加重了镜头偏冷的感觉,并设置了悬念。镜头跟着艾达奔走,在介绍她的背景的时候,一直是在树下和屋子里拍摄的,隔离了阳光,更渲染了神秘、阴郁、封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世界。
紧接着,当钢琴被遗弃在海滩上的时候,艾达站在山岩上凝望着钢琴,导演先是用一个过肩的推镜头,推镜头原来是一个拥抱的姿态,不过导演并没有把镜头推进近景或特写,钢琴即使是画面的中心,但却只占据了画面的一小点,昏暗的大海成了背景,造成空间上的疏离和空旷感。紧接着,导演用了一个二十多秒的长焦镜头,细化了艾达的脸部特写,衬托出艾达对钢琴的至爱程度。但接下来的全景镜头中,艾达在高处凝望,导演没有将钢琴拍摄在画框中,海滩上面一片黑暗,也预示了钢琴最终隐入黑暗的结局。
接下来,导演安排了一个对新西兰原始森林的移动镜头,而且用了蓝色滤镜,使镜头显得更个人化,好像艾达的眼光要穿越森林看到未来,但森林却无穷无尽,主人公的迷惘、沧茫的心理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另外,不得不称道麦克•尼曼创作的苏格兰曲调的音乐跌宕起伏,婉转缠绕,配合着镜头的速度丝丝入扣,揪起了观众的心,导演简•堪皮恩如此评价:“我需要一个个人化的声音,需要应该是出自艾达之手的曲子,……我对她的工作很满意,尤其是她音乐中的***。”
在艾达第二次看到钢琴之前,经历了结婚。但在镜头里,导演安排了下雨,杂乱的雨声使得影片显得压抑、错杂。为她张罗结婚的女邻居们喧闹的场景和艾达平静的场面的蒙太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艾达穿上婚纱的时候,镜头只给了她一个在镜子中的侧面全身镜头,模糊不清,清楚地表现出她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无所谓甚至不情愿的。婚礼后,艾达撕掉礼服,走到窗前,一个近景到脸部特写的推镜头,然后接上了长达17秒的海边的钢琴,蒙太奇手法的利用告诉观众,在艾达心里面,她唯一牵挂的是钢琴,但钢琴却被困在风浪滔天的大海中,蓝色的冷色调,使得画面显得忧伤、沉重、阴郁。当镜头第二次回到海滩上拍摄的时候,色彩的改变能给我们很直观的认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