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猪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日本脑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猪日本脑炎病毒的毒力与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并着重阐述了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为今后探索对本病的新型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毒力;致病分子机理; 分子生物学特性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又称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Flaviridae) 黄病毒属。由 JEV 引起的脑炎( 简称乙脑) 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作为传播媒介, 以高热、狂暴或沉郁等神经症状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理分布区, 多发于夏秋蚊类大量孳生的季节。 JEV 基因组为正链 RNA ,长约 11 kb ,包括 3 个结构蛋白基因, 7 个非结构蛋白基因和 2 个非翻译区。由 JEV 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在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 我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区, 亚洲每年乙脑病例有 5 万多人, 其中约有万人被致死, 因此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亚洲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1]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主要中间宿主和扩散宿主, 也是主要的传染源。许多研究表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猪感染本病是防止人患乙脑的重要措施。同时, 乙脑也是猪的重大疫病之一, 能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及弱仔, 公猪睾丸炎, 仔猪呈神经症状, 其暴发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JEV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JEV 的基因组特性 JEV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链 RNA , 球形, 有囊膜, 直径约为 40 nm, GC 含量为 47% ~ 49%, 其基因组长度约为 11 kb ,其中 5′端有Ⅰ型帽状结构, 3′端无 poly A尾[2] 。病毒基因组仅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 ),编码产物通过裂解和加工形成约 10 个蛋白,由5′端末端编码,而3′端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包括 3 个结构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 C )、膜蛋白(prM) 、囊膜糖蛋白(E) ,7 个非结构蛋白基因( NS1 , NS2A , NS2B , NS3 , NS4A , NS4B 和 NS5 )和2 个非翻译区。根据核苷酸和部分氨基酸序列确定的基因组顺序 5′-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3 ′[3] 。对 RNA 病毒而言,一般认为帽状结构可增加 RNA 的感染性,这可能与其可提高翻译效率、增加 RNA 的稳定性和防止宿主细胞对 RNA 的降解有关。 5′端帽状结构对多数病毒 RNA 的稳定性和感染性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另一些病毒的 RNA 则非必需[4] 。黄庆生等[5] 研究表明,裸露的乙脑病毒 RNA 是否有5 ′ mGpppA 对其感染性和稳定性没有任何影响。而天然的乙脑病毒 RNA 都带有帽状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这一结构对该病毒的转录与翻译起何作用? JEV 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特性 JEV 有3 种结构蛋白: 核衣壳蛋白(C)、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