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血小板输注.pptx

格式:pptx   大小:13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小板输注.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28 文件大小:1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小板输注.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① 应慎重选择,因反复输注血小板,
可发生同种免疫或有病毒感染的危险,
血小板减少如无严重出血
不需作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②血小板<5×109/L,无论有无出血,
都应作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相对禁忌证】
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
因体内有血小板自身抗体,输注效果差
(自身抗体+同种抗体),
②脾亢或菌血症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血小板应从严,
不主张预防性输注。
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输注血小板加重血栓
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
【剂量】
(1)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制品:
国内以采200ml的1U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
定义为1U浓缩血小板,国家表准要求:
血小板含量≥2×1010/L
白细胞残余量≤×108/L
红细胞≤1×109/L
容积为25 ~ 35ml
国外以采450ml的1U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
定义为1U浓缩血小板,
使用剂量:依靠临床经验估计,
通常成人单次输注12U;2~3天输一次
儿童按体重大致比例酌情减量
输10U浓缩血小板可升高血小板计数36×109/L
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
二、单采血小板:
即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个供血者的浓缩
血小板(SDPC)
以袋为计量单位,国家表准要求每袋SDPC中
血小板含量≥×1011/L
白细胞残余量≤5×108/L
红细胞≤8×109/L
24小时保存的容量为125 ~ 200ml
5天保存的容量为250 ~ 300ml
比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更有保证
【使用剂量】:每次2袋,严重时2袋,因血小板
只能存活5天,故2 ~ 3天可再输1次,直到出血停止
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剂量
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剂量
三、特殊血小板制品
如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辐照血小板、
洗涤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使用剂量:同单采血小板
【输注方法】
①除冰冻血小板需冰冻保存外,
其它各种血小板制品均需22±2°C连续水平振荡
条件下保存。
②不能长时间静置,更不能放入4°C血库冰箱
③从血库取来的浓缩血小板应立即输注
④输注前应轻摇血袋,严格检查有无凝块及细菌生长
⑤输注时不能用小孔径滤器(40µm滤器)
⑥输注速度要快,要求ABO同型输注
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
【疗效判断】
①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
主要观察出血是否得到改善,
血小板计数升高程度只能作参考指标之一。
测定输注后1小时的血小板计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测定输注后24小时的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明显
②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
主要观察血小板计数升高程度;
测定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的血小板计数
都十分重要。
如测定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升高
测定24小时的血小板计数又迅速下降,
说明存在血小板被消耗或破坏情况
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判断
③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注充足血小板后出血未得到改善;
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明显
是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
破坏血小板 的表现 ,
是反复输注血小板后产生HLA同种的不良反应
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判断
④预计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最大值(MPI)
即输注血小板后计数升高的最高值。
N(109/L)×F×100
MPI(109/L)=
W(kg)×
N 为输入血小板的绝对数(1011)
F 为输注的血小板部分滞留在脾脏后,
实际进入循环血液中的矫正系数,脾功能正常的
F= ;无脾患者F= ;脾肿大患者F=
W 为体重(kg),按每kg体重7%的比例
估算患者总血容量
100为调节系数
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判断
⑤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
是评价血小板输后的实际效果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