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爱这土地》教学四步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爱这土地》教学四步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3/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爱这土地》教学四步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爱这土地》教学四步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

  我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抓住当代诗歌的四个鲜明特点组织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重复诵读,感受其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关键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但这首诗则关键表现在节奏上。每句的节奏可按3个节拍处理,每个节拍可作一短暂停顿。这么,诵读时节奏感就能够表现出来。我先引导学生用竖线画出每句的节拍,然后组织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本诗的节拍划分以下:
  假如/我是/一只乌。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拂晓……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在学生各自诵读的基础上,再正误,择优诵读,然后由老师范读,最终是师生一起诵读。经过这么的重复诵读,学生大致掌握了本诗的语言节奏。不过,仅读出节奏还不够,还要把握诗句声调的高低、语流的缓急等,这么才能读出抑扬顿挫,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于是,师生又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练读。
  二、展开想象,感受其图画美
  古人论王维的诗,称之为“诗中有画”。艾青的这首也是如此。我问学生:“你们从诗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哪些画面?”有的说“看到了一只不停‘歌唱’的多情鸟”,有的说“看到了‘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的说“看到了‘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还有的说“看到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拂晓’”。能够说,这只多情鸟歌唱的每一个形象全部是一幅回荡着历史强音的巨画!我又让学生展开联想,于是联想到抗战时期的“台儿庄”、“青纱帐”、“太行山”、“白洋淀”,“黄河在咆哮”的怒吼,“狼牙山五壮士”的雄姿……“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最终“冲破拂晓前的黑暗”,迎来了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诗的图画之美,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形在现在,声在耳边。
  三、含英咀华,品味其语言美
  诗的语言美,不一定表现在辞藻的华丽上,而往往表现在那些能够正确生动地表示作者思想感情的形容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