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多利农庄 守得云开见月明.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利农庄 守得云开见月明.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1/3/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利农庄 守得云开见月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利农庄 守得云开见月明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从上海市中心驱车向南,行车50公里就到了浦东新区的大团镇。一片面积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赫然出现在眼前,阳光下,一条围绕农庄的清澈小河缓缓流淌着,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这就是上海人都耳熟能详的多利农庄。同时,它也是一个拥有显赫背景的农庄――这是上海市郊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作为上海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它被视为资本农业模式的先行者。
  
  两个关键词:耐心、实力
  
  作为传统的农业镇,大团镇分散的小农们世代耕种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与那些被浑浊的河水包围的杂乱农田相比,眼前这幅宁静的田园画面更像是世外桃源。虽然两者同为农村,但多利农庄全年过千万的产值却是村里的小农们望尘莫及的。

  不过几年前,当地的村民却未必这么想。
  6年前,多利农庄董事长张同贵揣着自己开餐厅赚来的上亿资金来到大团镇,并通过土地流转获得1750亩耕地、23年的经营权。当地人都在观望,张同贵和他的上千名员工究竟想干嘛?
  他们不理解的是,经常能看见有人在这片地里忙活,但从没见其有收成。于是,上海郊区有一大块“荒地”的传言透过新华社记者的一篇内参文章,递到了国家领导人吴邦围的案前。张同贵随后进行了书面解释,“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多利农庄的土壤酸性很重。为了达到国际要求的有机蔬菜种植标准,多利农庄的土地都必须经历长达3年的土壤改良期。”
  3年后,这片由巨资修复的田园风光建好了――农庄采用了滴灌和喷灌的数字化灌溉系统,在土壤中埋有传感器,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与温度,通过传感器,配合不同菜品的特性条件,实行自动化灌溉。而仅一条20米宽的河道及相关灌溉用水的改良就耗费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
  “没有这个资本支持,谁干得下去啊,我早玩不下去了。”在创业的前3年,多利农庄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靠着曾经的财富累积,张同贵熬过了这
3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除了钱,还要应对各种压力。”在当时,有机农业还不像现在这样风靡,很多人不关心,也搞不懂这种新模式,即便是自己的员工也如此。“员工天天种菜、种草,但是转化不出任何价值来,所以很挫败,而我还要反过来安抚他们的情绪。”无疑,在内心深处,张同贵始终坚信着他的设想能够成真。这个对土地有着特殊情结的四川人,靠着在中欧求学时获得的知识与敏锐,走出了这段岁月。
  相比而言,张同贵是幸运的。对于那些意图进入有机农业生意的掘金者来说,如何跨过土地的坎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来突破政策限制;另一方面,还需要重金投入,走“重资产”发展的道路。在张同贵看来,除了具备资金实力,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则是“要和政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