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永不消逝的电波.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不消逝的电波.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不消逝的电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不消逝的电波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今年是我党通信战线和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李白同志诞辰100周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在延安中央军委三局总台党组担任联络敌占区我地下党电台的工作,那时我们还不到20岁,李白同志是我们的前辈,由于我们都师从于王诤同志,李白同志就是我们的“师兄”。如今我们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负责党组的唐士吉同志也已经90多岁了。每当我们十几个当年一起工作的同志聚会,我们都会回忆起那段岁月,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我们曾亲耳接收的、来自李白同志的那永不消逝的电波。
  
  从战士到地下工作者
  
  七七事变后,党中央计划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建立通讯电台,军委三局根据中央的这一计划,决定派遣李白赴南京负责这一工作。虽然李白希望上前线,但他毕竟是一位具有高度组织原则的共产党员,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调动。李白来到云阳镇中央军委前敌总指挥部,三局局长王诤向他详尽地交代了去南京的任务和工作性质。一起到西安后,王诤向即将前往南京同国民党举行谈判的博古介绍了李白的情况。随后,李白与博古一同乘火车东进。
  火车到徐州,他们换车沿津浦线到达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设台的计划未能实现。上海党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原由田保洪担任报务,因上级准备另行安排田保洪的工作,故调遣李白接替他。这样,李白遂又奉命转到上海。
  10月10日下午,李白由南京抵达上海,化名李霞在旅馆住下来。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刘少文派王少春专门负责与李白联络。几天后,王少春、机务员涂作潮和报务员田保洪分别来旅馆用暗号接上关系。
  根据地下工作的原则和特点,李白必须另觅地方设立电台。“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租界”外围的居民纷纷涌入“租界”,致使房屋供不应求。组织上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向一位姓单的医生借到贝勒路(现黄陂路)148号三楼一个约10平方米的房间。单医生与李克农、王少春是同乡,同情革命。这是一座位于两路交叉处的临街房子,底楼为单姓医生的诊所
,二楼和三楼均为单家住房。电台设于此,论环境并不理想,不仅噪声大,且与崇山法国巡捕房邻近。
  因为李白长期在部队战斗生活,突然要他转变成一名地下工作者,他感到有些为难,其坚定的革命态度一时无法完全掩饰――见到有钱有势的人便报以不屑的态度,遇到乞讨者,便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很多次都是身无分文地回来。党组织认为李白必须有一个熟悉环境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给他安排工作。李白虽然也试着改变自己――蓄起头发、着长衫、穿皮鞋。然而,他的举止神态,还是显得与“身份”不符。长期的“安定”生活也让李白感到不适,他再三向组织上要求迅速开展工作。一次,王少春来转交组织上拨给他的生活费,李白对他说:“我们的战友都在前方流血、打仗,我竟在这个花花世界安然度日。王二哥,你完全清楚,工作、战斗,我是为此而来的!”刘少文得知这些情况后,既肯定了他对工作的迫切心情,又指出他不够谨慎的方面,对他做思想工作说:搞地下工作,尤其需要胆量与智慧的结合。经过与同志们的谈心,李白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行为,迅速融入上海社会。一年以后,当李白和后来成为他夫人的裘慧英接头时,他的装束、神情已经完全与初到上海时判若两人。裘慧英的第一感觉是“大失所望”,因为李白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穿着只有资本家才穿的长袍,戴着眼镜,清瘦的脸上略带着几分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接上头后,裘慧英放心不下,又去找领导上海工运斗争的市委副书记马纯古问
:“看了不像个同志,会不会有错?”马纯古笑着说:“你别瞎疑心了,要是叫人看出是个同志,那还得了?”
  这样,李白和裘慧英以“夫妻”的身份开始了工作。但是,裘慧英对这一切都感到极不****惯,悄悄跑回工厂。李白知道后对裘慧英说:“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虽然变了,但是性质没有变,甚至更为重要了。从表面上看,工作似乎单调枯燥,而我们收发的每一个信号都与整个革命事业有关,所以干这一行就得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才行。”他还担当起培训“新地下工作者”的任务,有时裘慧英出去遛遛。李白就教育说:“这怎么行?装什么就得像什么!这一带都是有钱人,谁这么早去遛马路呢?”
  李白对革命的忠诚打动了裘慧英,从此,两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