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节好课的标准【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在“xx 年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 总结会上,胡云婉老师认为,优质思品课应符合有魂: 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有神:教师充满激情,洋溢智慧 ; 有序:环节科学、过程流畅 ; 有生:学生主体、生成有效 ; 有色:声情并茂,独具风采,个性凸显 ; 有效:目标清晰,达成高效六项指标。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清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与有效教学设计的统一
由板块式教学向主线是教学的转变。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知识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这种教学的缺点是知识太散, 不容易让学生对整体知识构架形成系统认识并明确知识间的联系。 而主线是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 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说教式教学向情感式教学的转变。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
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识教育的课程, 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故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双重任务。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的道德来引导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保证在培育学生中有效发挥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突出的问题: 一是单向式灌输,二是封闭式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的认识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认识的过程 , 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 , 教师和学生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 , 又是认识活动的客体。就教师对学生而言 , 教师是施教的主体 , 学生则是教师施教的客体,教师的施教应具有能动性、诱导性。反过来 , 就学生对教师而言 , 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主体 , 他把教学内容作为认识的对象 , 教师在这里就是认识活动的客体。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 , 也有极大的主动性。如果他能在教师的带动下 , 全身心的去学习、 思考 , 这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好教师的水平体现在 “抓住麻筋”“捏得要害”力度、准度、速度恰到好处。所谓恰到好处即注重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时效性。特别注意避免设计教师多、设计学生活动少;设计过程多,具体的操作设计少;在学生活动上,
设计形式多,设计效果少;过程上设计环节多,设计时间少;板书设计内容多,设计布局少的情况
、活动形式与目的、效果的统一
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通过活动,要让学生有所得。它既不仅仅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 也不是单纯为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而活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