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摘 要: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有效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罗山县四季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改善服务,创新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合作社;实践与启示;蔬菜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06-02
农民合作社是新时期萌发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一种与时俱进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它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在市场端,搜集整理市场动态信息为我所用;在生产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因市场而需签订采购和销售合同等;通过产业化,集约化经营达到降本增收节耗目的,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大大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由于“菜贱伤农”事件频发,分散经营的菜农为维护自身利益,迫切希望联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罗山县四季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级示范社,它的成立迎合了菜农的期盼,通过完善的生产配套服务、优质的信息技术支持,高效的销售渠道,为菜农搭建平台,使菜农与市场很好对接,实现了产业增效,菜农增收的双赢局面。笔者通过总结罗山县四季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期望能为其它地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罗山县四季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在改革摸索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尤店乡李湾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一直以来,菜农们都是各自为政,自产自销,经济效益低,加上菜农缺乏市场信息,种植上容易盲目跟风,导致丰年不增收,另外,散、乱、小的种植状态,导致农户之间往往恶性竞争,最终受害的还是菜农自己。在这种背景下,在该村村民李正玉的倡导下,于2009年8月联合5户菜农,利用土地流转机遇,从金亿土地流转合作社接转土地67hm2,一次性注册100万元资金,组建了四季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李湾村、田堂及周边村蔬菜种植进入市场化销售轨道。该社是一家集农业技术服务、技术研发、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为目标,本着自愿、公平、合作共赢的原则,以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领办合作社。合作社现入社农户有200多人,流转土地200hm2,注册资本320万元,总投资达2 100万元,于2015年被评为
“国家级标准蔬菜示范园区”“河南省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2 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1)合作社登记注册后,理事会、监事会以及成员代表大会均由社员选举产生。李正玉担任理事长,合作社入股的其他5名成员成为合作社的骨干力量。首先,由全体成员共同商议讨论通过了罗山县四季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内部经营机构,设置市场营销部、技术推广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由专人负责,每个人明确分工、明晰职责,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张贴上墙。
(2)合作社把为社员做好产前新品种的引进、产中技术指导与服务、产后产品销售服务作为主要业务进行运作。合作社依托信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