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从审美角度对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比较研究-路遥平凡的世界.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从审美角度对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比较研究-路遥平凡的世界.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从审美角度对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比较研究-路遥平凡的世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审美角度对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比较研究|路遥平凡的世界
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是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品。从审美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们能够看出路遥小说创作中的得和失。   
  一、在审美感受上的比较
  作家自我审美感受的形成和表示过程,就是作家将本身对生活的认识转化成审美感受,并将其再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过程。
  人生的创作,作者的审美感受达成了她创作的一个高峰。路遥认为:“伴随城市和农村本身的改变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当代生活方法和古老生活方法的冲突;文明和落后,当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组成了现代生活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方向。”1阅读人生,我们看到高加林对农民命运的“叛逆”倾向和她心灵深处农民的心理情绪在农村和城市的夹缝中痛苦搏斗的历程。高加林的人生磨难、她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顺德老汉的形象塑造,表现出作者在历史巨变时期对中国命运的深刻的美学思索。这个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高度和深度是人生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有什么发展和深化,看不到审美感受能够等同或超越人生。作品描写农民的苦难,却根本无力触及苦难的根源和探索处理的路径和方法。对于苦难本身缺乏反思,使得这部小说缺乏对人类命运深层次上的追问和观照。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极端认同,那些缺乏独立思想的人物,和她对上层社会包含省委书记、地委书记那些领导干部赞美的、神圣化的描写,使人感觉到她表现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鲁迅说过的人民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平凡的世界被部分人誉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史诗”,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悲剧根源,并没有表现出现实主义应有的哲学深度。
  二、在审美选择上的比较
  文学的发展史表明,小说家的审美选择正一步步地深化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揭示,经历了生活小说化的展示、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人物内心的探索三个阶段。人生在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而平凡的世界几乎没有一个称得上“经典”的人物,反而倒退到生活小说化的展示阶段。
  高加林作为一个不满现实状况的痛苦的进取者,她的灵魂有着深邃的内涵。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上,内在外在的多种原因造就了她十分复杂的性格。她既热爱脚下的黄土地,又拼命想远离它;她崇敬黄土地上的父老弟兄,又拼命摆脱她们的命运;她从心灵深处爱着巧珍,却又极为痛苦地抛弃了她;她有时也感到自己“卑劣”,却用“卑劣”做自己的“通行证”。她把心灵深处的矛盾、痛苦、动荡、不安和拼搏意识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复杂、深邃的经典性格系统,反应了新旧文化心理结构交替时期一代青年精神裂变的巨大痛苦。
  高加林形象如此丰富的性格内涵决非平凡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形象所能比。以孙少平为例,这是一个处于陈奂生和高加林之间的人物。她倔强干练,对命运有一个不屈服的忍耐和奋斗精神。不管是给牛看病,还是因“饲料地”问题接收批判,表现出她对生活的默默忍受和特有的才能。其次她又恪守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在处理她和润叶的爱情问题上,她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灵,而只考虑本身的贫穷、城镇的差异、家庭的悬殊,表现得那样保守、落后和封闭,最终最终造成了爱情悲剧。面对人物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能说没有丝毫的审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