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21年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叶嘉莹.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叶嘉莹.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叶嘉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叶嘉莹
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教授,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古典诗歌的批评实践、古典诗学研究等方面全部卓有建树。叶嘉莹1924年生于燕京古全部的一个书香门第,为满族叶赫那拉氏后代。1948年随夫迁居台湾,1966年应邀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8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于70年代末回大陆授业讲学,前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声誉研究员等职。
  叶嘉莹个性清简劲直,朴素自然。即使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母、壮年入狱、中年丧女――其悲酸辛劳令人唏嘘,但接二连三的忧苦患难未能击垮叶先生。先生“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消极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终生致力于中国诗词及诗学理论的教学、研究和著述,以坚韧不拔之操,人十己百之力,舌耕笔耘,奋勉之苦,学养之富,令人感佩仰慕。叶先生著作等身,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已出版的全部著作(含视听资料)达74种之多。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迦陵文集(10册)和台湾桂冠图书企业2021年出版的叶嘉莹作品集(4辑18种24册)最为丰富完整。
  叶嘉莹才思过人、文笔细腻,说诗论词往往见常人未见,发常人未发,持论精辟独到,又能结合西方诗学研究的新结果,对古典诗歌创作和中国古典诗论进行深刻的反思,探本求源、释疑解惑,新人耳目。本文从以下多个方面对叶氏的研究结果进行简略的评述。
  一 中西化通的批评方法
  叶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很广泛,在古典诗词批评方面成绩尤其卓著。她的诗歌批评现有传统的方法又有当代的意识,评赏精微独到,议论擘肌入理。叶氏将自己的诗歌批评方法总结为“感性和知性的结合”。她说:“我对于诗歌的评赏乃是以感性为主,而结合了三种不一样的知性倾向:一是传记的,对于作者的认知;二是史观的,对于文学史的认知;三是当代的,对于西方理论的认知。”笔者认为,叶氏在学术方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自己对古典诗歌的深刻体悟和对西方理论的遗貌取神两种手段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在批评实践中,不论中西新旧的理论,先生“全部仅只是择其所需而取之,然后再将之加以个人之融会结合的利用”。她对部分西方学者和熟****西方理论的中国学者“以西释中”的做法深感不满。指出,深于西方理论的人,常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把西方的理论奉为圭臬,经常是先在心中有了一套西方的理论模式,然后再选择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看来性质近似的作品,将之纳入西方的模式之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她自己采取的则是“中西化通”的批评策略。叶先生将这种“中西化通”的批评理念成功地利用于她的诗词批评实践,不但多有创见,而且自成体系。
  比如,她在评赏古典诗歌时,将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和传统的“知人论世”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她首先肯定了“细读法”在诗歌评论中的主要价值:“正是新批评的所谓细读(closereading)的方法,才使我们能对作品的各方面做出精密的观察和分析,所以也才使我们能对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得到更为正确和深入的体认。”其次也指出了新批评理论的不足之处:“新批评把关键全放在对于作品的客观分析和研究,而竟将作者和读者完全抹煞不管,而且还曾提出所谓‘意图谬误说’及‘感受谬误说’,把作者和读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全部加以全部否定,这就不免过于偏狭了。”同时,叶嘉莹对“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也不是“照单全收”:“‘知人论世’这一传统文学批评模式尽管有着一定的道理,也较为切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对古代文学的阐释不乏有效性,但作为批评方法,它还有局限,还存在不甚合理的地方。”这种不合理性突出的表现为:它确立的是一个“以‘人’之价值替代或影响‘诗’之价值的批评标准。”叶氏在诗词赏析中采取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策略:以新批评为工具对古诗歌进行细致而富有逻辑的分析,探究其形象、结构、韵律;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索这些形式原因背后的感发生命。比如,在评陶渊明诗歌时,先生根本摆脱了一向论者拘于形迹的纷纭众说,将其诗风的“真淳”和其性情品格的“任真”、“知止”、“固穷”二者之间进行“互文”阅读,直探陶诗为人为诗之精微深刻之处,从而将风格扩大为一个包蕴深广、内涵丰富的文化层面上的概念范围。叶先生又精于以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反观中国古代创作,对梦窗词的解读就是杰出的一例。梦窗词语言的雕琢粉饰,词意的晦涩支离,用笔的幽邃绵密,情思的婉转曲折,一直为人诟病。自南宋张炎的断语“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始,“七宝楼台”之讥几乎成为词家的共识。而叶嘉莹却独出机杼,细心吟绎,摒去成见,揭示了梦窗词“一个极高远之致、穷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