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下).doc.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下).doc.doc

上传人:dyx110 2016/5/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下).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若干西方学者关于李约瑟工作的评述哲学论文下载-科技哲学论文下载摘要以李约瑟的工作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贡献和意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进而在一些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背景下,对李约瑟的工作中的若干概念、假定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编史学的分析,尝试发现一些国际上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新的动向,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总结。关键词李约瑟中国科学史科学编史学 Abstract Taking the contribution and meaning ofJoseph Needham ’swork asastart point ,based onsome researches by foreign scholars ,this paper ,inthe background of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ofthe history ofChinese science ,analyzed some concepts ,hypotheses and existed problems inJoseph Needham ’s work ,tried tofind the new trends of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of the history ofChinese science inideas and methodology ,and tried to make some summaries onsuch issues. Key words Joseph Needham , history ofChinese science ,historiography ofscience 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来说,像科学史的其他领域一样,进行必要的编史学(historiography )思考,既是一种有意的反思和总结,也可以反过来对过去与现状获得某种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有所展望。由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特殊地位,本文将以其工作的编史学问题作为出发点,在对一些国外科学史家的有关文章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某种编史学的提炼与总结,并尝试性地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若干理论性问题进行一些的思考。这对于中国的研究者也会是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从李约瑟的工作出发,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编史学问题,特别是对于“李约瑟问题”的重新思考,其意义也将超出中国,甚至东亚科学史研究的范围,并与世界科学史研究的编史学研究密切相关,除了像“科学革命”这样具体的编史学问题之外,也与更为一般的“元编史学”、科学哲学,乃至于像殖民主义等当代的文化思潮密切相关[1]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些问题的特殊视角。 1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李约瑟一般地讲,科学史这门学科在西方大约在 18世纪开始形成了一些专业学科的学科史,到 19世纪,综合性科学史开始成形。到了 20世纪,有关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别是 20世纪 60年代左右美国科学史领域的职业化发展,使得科学史的建制化和学术化走向成熟。但是,在这些过程中,西方科学史家们主要的研究领域,仍是“主流”的西方科学史, 对古代科学史的研究,也大多是在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相联系的线索与视角下进行的。因而,对于其他“非主流”的,被认为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无关的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中国科学史也基本属于此列。在此阶段,西方当然也有少量关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汉学家们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汉学家们的主要兴趣并不在科学方面。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在西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还是李约瑟的出现。如果略去再早些的准备阶段,从 20世纪 50年代起,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出版。这部后来在规模上又有了极大的扩展,而且至今仍未出完的多卷巨著,极大地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局面。从技术性的内容来说,它一方面极为丰富地占有了东方与西方的各种参考文献,另一方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出现首次向西方的学者们展示了中国科学史的丰富内容,使中国的科学在西方受到尊重,使中国历史中科学的成就在国际历史学界得到承认,使西方人意识到中国有其自身重要的科学与技术的传统。李约瑟本人在其后半生中,从职业科学家转向从事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当然可以从各种的背景中去研究其动力。但至少在他后来多次的表述中, 可以看到,提出如今经常被我们称为“李约瑟问题”,以及他穷其后半生之努力来尝试找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其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詹嘉玲就曾指出,李约瑟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李约瑟问题,而且是把它变成撰写一部比较科学史的动力[2] 。或者,即使更弱化一点地讲,对这一问题之回答的努力,始终是作为一种明显的背景存在于李约瑟本人大量的研究之中。这一点,在 1954 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