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放飞梦想,追寻意境之美一一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美
陈聚坚广西南宁市横县六景镇第二初级中学530313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最美丽的奇葩,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就 编入了大量的诗词曲。它们语言精炼,意境深邃,感情丰富动人。可是在实际教 学中,许多教师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上,把诗词的意境弄得 支离破碎,学生很难得到美的享受,更谈不上陶冶情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驾驭此类作品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他们深入诗词曲的意境中,与作者同苦、同乐、同悲、同喜呢?
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 和想象,充分领略诗词的意境美。何谓“意境想象” ? “意境想象”就是在语文 教学中创设一种与作品相适应的,并能较好表现文章主题的虚拟的意境和氛围, 让每一个学习主体把自己投入其中,想象自己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主角,从而深 刻地把握作品。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意境想象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感受最深的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元代 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教学。此文用语极其“吝啬”, 全文仅用了 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悲凉凄清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用白描手法,以“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等富有特征的事物构成了凄清的意境,表现了羁旅之思。这 样凝练的作品怎样使学生深入其中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此文时,配着 低缓、略带哀伤的音乐,我给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意境:在关外,深秋之时,风 沙狂起,此时已是傍晚时分,一个衣着褴褛、满身灰尘、目光吊滞的人骑着一匹 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在铺满风沙的古道上,他低着头,四周一片肃杀,毫无生气。
走着走着,太阳已快落山了。“唉”,他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 抬头一望,只见路旁有几棵被老藤缠着,已落尽叶子的树木,树顶上还有几只盘 旋飞翔的乌鸦,那不是傍晚归巢的老鸦吗?再往远处一看,那边有一条小河,河 上还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河的那边还有几户人家,此时已炊烟袅袅。他非常地高 兴,但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简短的兴奋之后他全身颤抖,眼角泪水隐现。脸上 显现出痛苦的表情……。在描述这个意境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了眼睛,把自己 当作是骑马的人,思考:“看到这样的景物,他为何流泪?为何痛苦? ”……通 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懂得了,原来是因为这些事物触动了他的思乡、忧乡之情, 从而情不能自已。这样,就能充分引导学生领略曲中透出的浓浓思乡情。在课堂 上,学生非常地投入,有个别同学还流下了眼泪,他们已经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 作作品中的“断肠人”。试想,这样的上课方法怎会不受到学生喜爱,怎会收不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为了让 学生感受作者对朋友的深情,我抓住了其中的两句名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给学生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意境:两个朋友在铺满白雪的群山前依 依惜别,不忍分离。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要远行的朋友终于骑上了马缓 缓向前走了,送行的朋友泪含满眶,不断地哽咽着,默默地注视渐渐远离自己的 朋友,朋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