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会宁博士.docx

格式:docx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宁博士.docx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7/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宁博士.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寻访博士的路铺着一层厚厚的黄土,有些地方甚至连路也没有,漫山遍野是同一种颜色———黄色。行走其中,那种特别的单调、干净、窘迫甚至悲凉总是让人心情沉重。会宁人民到底在坚守着什么?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瘠土,还是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大学生、博士?
     不,他们有自己的寄托:让后代走出大山。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教育是希望,是每个家庭的“救命稻草”。
1) “四苦”精神支撑教育
会宁有三个特点:“红军长征会师胜地”、“国扶贫困县”、“高考状元县”。长征是精神,贫困是现状,教育是希望。在会宁很多人都以“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座右铭。当然,读书是最大的事,也正是大家都将读书当成大事去做,所以会宁教育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年前,有人将会宁教育归纳为“三苦”,即家长苦供、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后来又有人加了一项:领导苦抓。于是,“四苦”精神成为会宁学子成才的四根支柱。
     在牟克雄博士家我们看到除了几样简单的家具外,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母亲李秀英说,十几年前供克雄,等到克雄工作了,孙子都长大了,接着又要供孙子上学,现在她的九个孙子、外孙上大学,每个孩子每年需要上万元,农村人只有省吃俭用,相互周济了。
     为了供学生,砸锅卖铁在会宁是常事,党岘乡一位名叫党俱兵的老人,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家里所有的家当都卖掉了。没有地方住,只好寄居在早已出嫁的女儿家里。
     如今,更多的是,当学生考上大学后,家长立刻给孩子贷款。很多时候,孩子都毕业多年了,可贷款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当然,会宁的学生从来不偷懒,看着父母供的辛苦,所以很多农村的学生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     在会宁的所有校园里,早上6点不到,就能看到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晨读,根本看不到有人玩耍。
     会宁一中的一位老师说,很多同学晚上看书一直要到凌晨一两点,学校担心学生的身体,所以规定晚上10点多关灯,可是很多学生点着蜡烛偷着学,老师来了,他们就把蜡烛熄了,老师一走,蜡烛又亮了,有时候看得人心酸。     会宁教育的成功,教师功不可没。因此关于老师苦教的故事数不胜数。
     几年前,头寨子乡中湾村小学教室无法使用,校长冉树苍辛辛苦苦地用自己的钱加上借来的募集来的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所造价20万元的完全小学。而为了建学校,家里欠了一大笔债务,常有人上门来催账要钱。电视台来采访,自己的老伴却连一件像样的裤子都没有,市领导来看他,家里门窗连风都挡不住,炕席也烂出大洞来。
     据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会宁近 800名代课教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 200元,这些代课教师多是高中毕业生,虽然这些人的工资不如一个卖菜的,但他们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
     白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俊中说,会宁教育的成功也离不开地方各届领导的苦抓和重视。
2) “教育反哺”已成气候按照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会宁县在读中小学生共计约18万人,其中高中生大概为 ,在读大学生1万余人,除了初中与小学的
生外每年花费不多外,高中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为 2500-3000元左右,大学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在8000-10000元左右,所以会宁人民每年的教育支出接近2亿元,对于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山区农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