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舞弊审计的风险识别和对策_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摘要:冰山理论把企业的舞弊行为形象地比方为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在海面上的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而且是最危险的部分则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企业的舞弊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关键解释舞弊审计的概念,并提出了常见的舞弊审计方法,介绍了相对完善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舞弊审计;风险识别;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2105-0-02
舞弊审计是一个发觉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即利用会计统计和其它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广义来说,它不但应包含在舞弊发生以后的审计调查,还应该包含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整个防范和监督活动。企业的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此,加强和完善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显得很主要。
一、有关舞弊审计
舞弊顾名思义就是有意掩埋事实真相的行为。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组织的内部人员及相关人员为谋取本身利益或为使本组织取得不正当经济利益而其本身也可能取得相关经济利益采取违法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受损的不正当行为,使用检验,查询等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并向委托者或授权者出具审计汇报的一个监督活动。多年来,企业财务欺诈或舞弊现象屡见不鲜;首先,企业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应企业经营情况的风险深入增大,其次,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人员而造成审计失败的风险也深入加大。鉴于企业的舞弊活动性质很恶劣,而舞弊审计只能是发觉舞弊现象,而不能对舞弊现象作出论断,舞弊审计只有在查找到强有力的舞弊证据的情况下,才能确定舞弊的详细细节及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二、舞弊审计的风险分析
舞弊审计的风险关键是指企业组织中实际存在着舞弊行为及现象,而审计未能有效发觉,从而做出了不适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的风险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从审计模式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不能有效的推行舞弊审计的责任和目标,依然存在审计风险1。过去的审计模型较多地重视控制风险的评定,轻视对于固有风险的测试。显然,风险导向模式的舞弊审计能够较轻易地发觉企业中的一般职员舞弊和财产偷窃行为。然而,众多案例显示很多大型的上市企业的舞弊行为全部是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操作,而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不显著。这种审计模式下的风险实际上就是企业中的舞弊性财务汇报和财产侵吞的风险原因,而不是注册会计师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从舞弊审计的权限看,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上的权限,使得被审计者对于舞弊审计的态度不够端正,重视度也不够高,这么就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极难有效地进行深入的审计活动,并难以界定审计的职责范围。
企业经营压力是企业高层管理的舞弊行为的动机,而舞弊动机给企业内部人员实施舞弊提供了机会,使得不被发觉或逃避处罚成为可能。舞弊是企业有意隐瞒的事实,给舞弊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要格外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合作的时间较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关键全部很了解,可能会针对舞弊审计程序作出让审计程序难以发觉的造假行为,被审计单位有能力掩盖其真实的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