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一、 创境生情,激发兴趣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同学们那双双明亮的眼睛,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让我想到,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否和你一样幸福、快乐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2、出示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图片。
3、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二、 了解背景,引入新课
1、为了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月10月组织实施了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说说你对“希望工程”的了解。
2、“希望工程”这项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工程,让千千万万贫困学生背起书包,踏进校园。1992年,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时,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发现了一双大眼睛抬头凝视黑板,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这张十分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我爱读书》(出示大眼睛照片)
3、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观察照片,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板书:“大眼睛”)
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双大眼睛的?
三、 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抽查新词(跋涉、蜿蜒、濒临、积赞、激励、感染、召唤、忧郁)
四、 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找出带“跋涉”、“蜿蜒”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1)、“跋涉”是什么意思?
2)、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
3)、又要爬山,又要过河,说明什么?
4)、成人在平地上每小时走不到10里路,那么30里路就要走多长时间?刚才大家可能忽略了,成人每小时走的路程,那么对于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呢?(读2—4句,想像求学的情景。)
2、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点拔
3、交流:你是怎样来上学的,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4、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上学,是什么信念在支撑这些孩子?她是多么的渴望读书呀?(补充板书:渴望读书的)
5、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描写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读一读,看哪些词最能概括眼睛的特点?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6、小组交流感受
7、学生汇报,教师点拔
“你看,这双大眼睛……每一句话……
1)、谁愿意把你阅读这一段中的感受与大家一同分享?
2)、是啊,在她的眼里,老师板书的每一个字,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那么重要,多么专心的大眼睛!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3)、省略号告诉我们,她还生怕漏掉什么?你能接着说句话吗?
练习:她生怕漏掉 。
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一起读一读这段吧!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1)、“忧郁”是什么意思?知道她为什么担心失去学习机会吗?
2)、是啊,正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正因为贫穷,他们每天来不及梳头洗脸,跋涉30里山路来上学;正因为贫穷,孩子们这样的学习机会也会轻易失去;正因为贫穷,一双本应闪烁着天真和快乐的眼睛却过早地充满着忧郁。能不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