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贵州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doc

格式:doc   大小:1,31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doc

上传人:435638 2021/4/7 文件大小:1.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过点 ,且圆心在直线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A .     
B .     
C .     
D .     
2.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 设 为抛物线 的焦点,过点 的直线 交抛物线 于 两点,点 为线段 的中点,若 ,则 ( )
A .     
B .     
C .     
D .     
3. (2分) (2018高二上·遵化期中) 已知圆(x﹣4)2+(y﹣4)2=4与直线y=kx的交点为P、Q,原点为O,则|OP|•|OQ|的值为( )
A . 2     
B . 28    
C . 32    
D . 由k确定    
4. (2分) 如图,正方体A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M在棱AB上, 且 , 点P是平面ABCD上的动点,且动点P到直线 A1D1的距离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 . 圆    
B . 双曲线    
C . 抛物线    
D . 直线    
二、 填空题 (共12题;共12分)
5. (1分) 与直线7x+24y=5平行且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6. (1分) (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 已知两圆 和 交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________,公共弦AB长度为________.
7. (1分) (2020高二上·温州期末) 已知椭圆C: ,则该椭圆的长轴长为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
8. (1分) 已知点A(﹣1,5)和向量=(2,3),若=3 , 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9. (1分) (2020高二上·温州期末) 经过两点A(2,3),B(1,4)的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倾斜角为________.
10. (1分) (2019高二下·台州期中) 已知平面向量 满足 ,且 , ,则 ________.
11. (1分) (2020高二上·安庆期中) 已知圆C: ,直线l: ,.
12. (1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分别是 的中线,若 ,且 、 的夹角为 ,则 • =________.
13. (1分) (2018高二下·衡阳期末)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若圆 上存在点 ,且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在圆 上,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 (1分) (2017高二下·濮阳期末) 椭圆Γ: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 F2 , 焦距为2c,若直线y= 与椭圆Γ的一个交点M满足∠MF1F2=2∠MF2F1 ,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15. (1分) (2020高二上·那曲期末) 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 ,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
16. (1分) (2019高二上·丽水期中) 过椭圆 + =1的右焦点F作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若 =2 ,则k=________.
三、 解答题 (共5题;共55分)
17. (10分)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已知向量 为不共线向量, 若向量 与 共线求k的值
18. (10分) (2020·江西模拟)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A的坐标为 ,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
(1) 求曲线C的参数方程;
(2) 若 是曲线C上的不同两点,且 ,求证:线段 的中点M恒在一条直线上,并求出此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19. (10分) 求下列动点的轨迹方程:
(1) 设圆C:(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到点F(1,0)的距离比它到y轴的距离多1.记点M的轨迹为C,求轨迹C的方程.
20. (10分) 已知椭圆C: + =1(a>b>0)的离心率为 ,右焦点F(1,0),M,N是椭圆上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已知Q(2,0),若MF与QN相交于点P,证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