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卞之琳.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卞之琳.ppt

上传人:yunde113 2014/7/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卞之琳.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卞之琳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949-1952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 1947-1949曾作客英国牛津。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1964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着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文学翻译思想
卞之琳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对翻译形成了独到的理论见解。卞之琳的译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信”“似”“译”,他这“三说”的译论观点是建立在对传统译论辨证地吸取、合理地扬弃的基础之上的。
卞之琳“不赞同国内放论翻译问题者,众口一辞把严复的‘信达雅’说当作天经地义,肆言‘神似’‘形似’的短长、争辩‘直译’‘意译’的取舍”。40年代初,他就在西南联合大学的英汉文学互译课上批评了“信、达、雅”,指出“神似”与“形似”、“意译”与“直译”之争是把一个事物辨证统一的几方面对立起来的片面的观点。他在第一堂课上“总是首先破‘信、达、雅’的教条,‘神似’‘形似’的争辩,‘直译’‘意译’的区分”,认为以上三种说法
中都只有一字可取:“信”“似”“译”。
“‘信’就是全面忠于原文;神寓于形,文学翻译只能相应,‘似’不能‘即是’;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
他提出以似致信、神形兼备的主张,认为文学翻译应当“尽可能在内容与形式上忠于原著,实际上也就是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强调“文学翻译不但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因为“内容借形式而表现,翻译文学作品,不忠实于原来的形式,也就不能充分忠实于原有的内容”。
卞之琳翻译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忠实”二字。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牛群在草地上迂回,吼声起落,
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与我。
在原诗韵脚、用词和句子结构的处理方面,卞之琳除了在第一行添加了“一阵阵”,第二、三行添加了逗号之外,也是力求译诗与原诗密切对应。不过,这一小小的变通更为传神地表达出了作品中所弥漫的舒缓凝重的氛围。至于原诗格律形式的移植,卞之琳基本上是“亦步亦趋”,做到了“相当”或“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