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苗族酒文化摘要: 如今,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 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 l 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随着酒在苗族人民生 l 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苗族的酿酒技艺、酒的类别及苗族的酒礼、酒歌已成为大家)’为关注的对象。关键词: 酒文化; 苗族; 酒礼; 酒歌 1 苗族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苗族酒的起源在汉族传说和文献中有杜康、仪狄造酒之说,苗族的酒是怎样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人将吃剩卜的糯米饭放在锅里, 就外出走亲戚去了, 几人后回来揭开锅一看,饭上长出了许多自毛,并散发出缕缕诱人的清香,他抓了一把尝尝, ’觉得味道很好,以后人们就照这种办法来酿酒了。这与晋代文学家江统在《酒浩》中所说的“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十分相似。 苗族传统的特色酿酒技艺苗族酿酒历史悠久, 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旱已是刻骨铭心了。“包谷烧酒”的酿制方法很独特,不象一般的酒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品, 酒味不佳,酒度很高,喝起来辛辣过剩而香味欠缺。一瓶“窝托罗酒”,要酿三年以上,且需藏在地卜,其原料为玉米、苦荞、大麦、高粱等五谷,越杂越好,越杂越香, 越杂味越长。制法上不经过蒸馏, 把酒药伴入蒸热的杂粮, 装入密封的上瓶, 用肥肉在瓶的周围糊上一层,放进深过人高的地里,埋藏三年。三年,如果按现代造酒厂的效率,旱就出产无数产量了,谁还想把长长的时间花在过程中,等待一瓶酒的发酵呢。但对于苗族同胞来说,酒藏不透不香,只有保证酝酿的时间,才能体现酒的醇度。三年之后, 主人把深埋的酒瓶挖出来, 洗去外面的泥上, 用麻杆吸食, 先从一家老人开始,以一小碗的量,边吃边有人往里面装入凉开水,直到吸淡。 酒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如今,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 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 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当评论苗族人民的性格时,酒是一个最好的比喻。苗族人纯朴、刚烈、热情,有一种人不怕地不怕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气质,而包谷烧酒那种清爽、醇香、凝重的 II感, 更是苗族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苗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今, 这种民族文化还将不断的延续卜去。他们千百年来都有喝酒的习惯, 而酒的秉性给人酒一样性格,在这样性格的影响卜,苗族人民一定永远立于 iu_ 界民族之林!a 苗族酒的类别 包谷烧酒以玉米为原料酿制的酒,俗称“包谷烧酒”,酒精度数高,一般在 so%}o l 以上,酒性烈。作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刻骨铭心了。千百年来,在苗族的生活中,苗族包谷烧酒一直散发着它那十分迷人的魅力,为苗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至关重要的情趣。在木地苗族抗清民间叙事长诗中有“包谷烧酒来上摆哟,哥兄父老个个喝得醉熏熏。”和“弯弯的牛角号吹了少 L 十九转哟, 包谷烧酒筛过了九十九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