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对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一:中职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班主任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很多时候,班主任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教育心理学是教与学之间的一个微妙的,但确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的概念,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职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会因为压力的逐渐增大而变得烦躁。而这个时候,正是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生的特点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普职分流越来越接近,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招生标准也开始降低。只偏重招收学生的数量而忽视质量,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加之这样的学生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任性,张扬,自负,而有的学生确胆小,自卑,脆弱。像我们职校的学生有50%以上都是“留守少年”,他们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谈,这样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中职生往往存在的思想状态是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能力不强,是在中考中被淘汰下来的。所以,他们缺乏自信,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行为规范和自律性也较差,有些学生更是抱着只要取得一个毕业证书的观念,家长则抱着孩子在学校“混大”的想法,而不是想学到一门真正的实用技术,增强生活的能力。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性格多样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班主任要在心理足够强大的基础上,去改善学生不良的品德,要保护好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初级阶段。校园多元文化的并存发展给新时代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心理学的涵义
教育心理学指的是介于教育和心理之间的一门学科,而学生们的心理变化也对我国的素质教育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主要是教育和教学中,老师及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表达了在教学中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技能,智力的发展以及性格的变化都是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改变。尤其对中职生来说,心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前提,两者是相互并存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教育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心灵的沟通,通过用心传达给对方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方面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十六、七岁,是好学,好奇,叛逆阶段,班主任要把他们当作朋友来看待,真诚的指出他们的缺点,语言可以委婉些,避免因语气过硬,而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的心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可以作为他的第一个倾诉对象,用真情去沟通。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