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可许则许作者简介: 【陈海量居士( 1909 ~ 1982 年)】陈海量居士, 名立鳌, 字海量, 笔名拜善, 浙江省天台县人, 清宣统元年( 一九〇九年) 出生。父名复初, 信仰佛教, 海量自幼循序就学, 读书勤奋, 及长, 善于诗文。由于自幼受家庭信佛的影响, 从小就受到佛法的熏陶, 随著父母礼佛读经。弱冠之年, 初入社会, 在当地商家任会计工作。一九三一年五月, 弘一大师在浙江省慈溪市五磊寺驻锡,海量前往参谒,并皈依于大师座下。一九三八年, 海量三十岁, 应上海陈无我居士之邀, 到上海协助陈无我筹办大法轮书局, 以此离开天台县家乡到了上海。他协助陈无我筹办大法轮书局, 并编辑《觉有情》半月刊。大法轮书局所有营业、记帐、出纳、校对,乃至到邮局寄发等工作,都由海量一肩承担,日以继夜, 不辞辛劳。但为书局初创, 薪水微薄不足以养家, 所以家室仍留在梓里,他一人在上海工作。一九四一年,陈海量的父亲陈复初老居士逝世,海量返乡奔丧, 事毕仍返上海。是年十二月, 他请求弘一大师, 为他父撰写《陈复初居士传》, 并为他夭折的幼弟撰写( 立钧童子生西事略)。一九四六年春天, 上海市一些青年佛教居士, 以志同道合, 共议成立佛教青年会, 海量参与发起工作。筹备会成立之日, 推出方子藩为筹委会主任委员,郑颂英、张孝行为副主任委员。陈海量、赵朴初、罗永正、蔡惠明等为筹备委员。在上海市佛教净业社的觉园内借地办公, 分工合作,积极推动筹备工作。是年八月二十五日,青年会召开成立大会, 许多大德居士到场道贺,太虚大师也莅临指导。青年会成立, 选出方子藩为理事长, 余伯贤、郑颂英、叶竹青为副理事长, 以及陈海量、赵朴初、蔡惠明、罗永正等为理事。同时发行会刊“觉讯”出版。一九四七年冬, 佛青会以借用的会址不敷使用, 方子藩提议另觅房舍, 一九四八年元旦, 佛青会迁入林森中路, 一九四九年复迁至武胜路新会址。继而由青年会诸居士集资, 推请海量出面创办大雄书局, 虽然是草创伊始, 但在海量惨澹经营下, 规模粗具, 业务有很大的开展。一九五五年, 陈海量与郑颂英、李行孝等, 以上海佛教协会代表身分, 出席北京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是时正是“肃反”运动之际, 有人检举上海佛教协会为“反革命集团”, 他们在北京开会后回到上海, 下车后未出车站即被公安机关拘捕, 由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讯。审讯结果, 海量被判徒刑十四年, 其他人等也各被判刑年数不等,押送到青海服刑。直至一九八〇年才获准假释,回到上海。一九八一年, 被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并由赵朴初居士介绍他去北京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工作, 任职仅数月, 因病回上海疗养, 并抱病应旅美华侨应金玉堂居士之请, 编辑《美东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特刊》。一九八二年, 陈海量居士在上海病逝, 临终安祥念佛, 现诸瑞相, 享年七十四岁。海量二子一女,无垢、无忧、无瑕,皆虔诚奉佛。陈海量居士以《金刚经》、《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及《净行品》为定课, 能背诵如流, 终生不辍。他的心行广大而能安忍苦行, 皆得力于此。他的主要著作有《在家学佛要与》、《建设佛化家庭》、《可许则许》、《知己知彼》、《解惑显真》、《释迦牟尼佛的道理》、《学佛的女郎》等。这些著述畅销于国内外, 在香港、台湾、南洋各地都有翻印流通。——————————————————————————————————————《可许则许》(陈海量居士著) · 前言·序· 缘起· 三义略释· 事实引证[ 遭劫未必是祸][ 丧子未必是凶][ 病痊未必可喜][ 延寿未必可贺][ 得财未必是福] [ 家难未必不幸][ 谋事得成未必可庆][ 谋事不成未必可悲]· 业报释疑· 感应释疑· 附:代跋致李怀耕居士书一致李怀耕居士书二· 前言我在香港自修时,仍是免不了常有信众问佛,问法,问感应等事;他们问:‘我信佛已多年了, 常供养三宝, 亦常参加各处法会, 而且常劝人行善; 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 儿女求学, 求事都是不发达?这真是难免令我退道心! 我到底该怎么做, 才能得到感应呢?有了感应才好交代家人啊! 否则他们问我信佛, 佛为何不保佑? 我没有具体的事实感应可回答呀! ’唉! 这许多疑问, 实令我答不胜答, 即使解说明白亦难令其接受。因为一般人信佛, 都只求随心所欲, 即刻就要满意; 待到明日, 那就不灵啦! 因此, 乃忆起在大陆时曾读过: 陈海量大居士所写的《可许则许》小册子, 足以解答上述所问。于是虽处在兵荒马乱之年, 我仍不惜尽一己之棉力, 耗费很多时间, 精神, 从万难中请购了不下千余册,与疑难人结缘,化愚为智,令正信学佛。今者在台湾已很难见到这本大众化,契时契机的《可许则许》; 故早已屡思将此小册子特别改版重印大字,大量赠送,以解众疑。若有疑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