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密二高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共计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30 题共计 60 分) 1. 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 就是中国的孔子。下列孔子思想中最不可能被伏尔泰所推崇的是() A. “仁者,爱人”B .有教无类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克己复礼 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 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3. 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 可知得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论六家要旨》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 “可以行一时之计, 而不可长用也, 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5.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 是亦未尝真知, 若真知, 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6.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7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 宋解方镇之兵, 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8.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 A .强调经世致用思想 B .批判君主专制思想 C .提倡自由平等思想 D .继续重农抑商思想 9.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 .完全一致 B .大同小异 C .正好相反 D .互为补充 10. 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 800 年至前 200 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孔子和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