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后继“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从校园运动会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如“要知道跳远比赛、跑步比赛、谁的成绩好?”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来解决。在教学的安排上,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采用分层推进的新知教学策略,即先安排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比较;再安排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十分位上数的情况;最后安排当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练习设计中,我安排层次逐渐递进的练习,即第一题是基础题,它是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规则 、方法的直接运用。第二题小鱼宝宝比泡泡加入了多个小数比大小的环节,增加了难度。四、五两题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校园运动会中成绩排名的实际问题,对于第四道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结果后,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老师要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结论,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回顾自己设计和执教该课的过程,有收获,有不足。下面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这一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建议。教材是从为运动员排名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再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安排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初步设想将整个教学设计在一个校园运动会的情境中,将新授知识的学习拆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与校园运动会这一主题相匹配。
有效备课中除了备学生还要精心准备教案,一遍一遍的写课堂__。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前后关联性以及教师语言组织运用的重要性。现在回头再去比较教案初稿和最终的定稿,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气象。教案定稿思路更为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过渡更为自然。
二、教师要抓住学生出现的错例及时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中就学生出现的“( )”这一错例。我当时以为这个同学是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不会,所以我让另一个同学先说说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的,然后再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