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工作论文2012C007.pdf

格式:pdf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作论文2012C007.pdf

上传人:2858045138 2014/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作论文2012C007.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作论文2012C007

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视角
陈素梅 1, 何凌云 1,2,*

摘要: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合理划分经常成为实
现经济稳定增长所必须应对的问题。鉴于中国电力体制问题长期存在且日益突出,本文
以电力行业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一个凯恩斯宏观闭合的静态 CGE 模型,在此框架下模拟
解除发电侧管制对宏观经济的政策效应。结论发现,解除发电侧管制不仅拉动实际 GDP
增加 亿元,而且会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增进居民福利 亿元。因
此,在中国国情下,建立真正的发电侧自由竞争市场,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条必然
之路。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可计算一般均衡
JEL 分类号:C68,L43,L98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何凌云, 通讯作者,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
者, 长期致力于能源经济学和计算经济学研究,加拿大 University of Calgary 经济系访问学者。近年来在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Energy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会议和
出版社发表/接受了 50 多篇(章节) 中英文学术论著。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清华东路 17 号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3
号楼 101 办公室(100083). Email: ******@amss., ******@.
陈素梅,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专长为能源市场研究和 CGE 建模.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清华东
路 17 号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100083). Email: ******@..
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滑化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这无
疑离不开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市场等举措。然而,
从转轨进程来看,在许多重要的行业部门,尤其是一些自然垄断性行业中,政府主导的行政垄
断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被严重削弱,并随之产生一系列阻碍社会发
展与进步的瓶颈难题。正如田国强(2011)指出的那样,中国改革再次走到十字路口,这些难题的
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界定不合理。鉴于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思考恐怕应该成为经济
转轨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我们将行政干预过多的电力行业选作本文研究对
象。注意,电荒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迟迟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而今年东部地区电
荒又一次上升到几年来最严重的程度,1而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却出现窝电现象。2 从本质上讲,
这种供需错位性缺电是一种深层次的行政垄断体制问题,“市场煤”和“计划电”矛盾3的激化只是
其外在表象。因此,从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视角来描述电力行业发展过程,无论是从理
论意义还是现实意义,均是深远的。
由于电力商品具有不可存储性,世界各国电力行业开始大多都选择了国家垄断经营模式;
然而“高成本、高电价、低效率”的产业乱象现已成为世界通病。20 世纪 90 年代,以英美电力市
场化改革为代表的世界电力改革浪潮开始波及全球,将电力由原来高度垄断变为高度市场化的
普通商品,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的改革目的。综观各国电力改革经验,尽管尚未
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美模式,但大都在发电和售电环节打破垄断,建立市场机制,同时在具
有自然垄断性的输电和配电环节强化政府激励性管制(Xu & Chen, 2006)。
然而,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才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实现了彻底的“厂网分离”,推行“竞价上
网”机制,4但分拆后的发电侧国有资产比重很高,只是由原来垄断市场转化成寡头市场,没有
形成真正的自由竞争; 5 电网公司仍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并凭借对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环节对
发电侧和终端用户实行双重垄断,从而造成发电侧竞争产生的部分效益会因电力销售的垄断而
无法有效传递到电力终端用户。总的来说,电力市场化改革始终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由此可
见,国内学术界和决策界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关“国退民
进”的质疑和否定。6 而且,受既得利益团体的制约,包括政府自身从国有产权控制中获取财政
收入的利益在内,改革动力与合力一直在弱化,从而延缓了电力体制改革进程。换言之,之所
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