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新课程标准》 提出 :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 优化语文学习环
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这就
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 除了对传统语文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
革之外 , 在设计语文作业时 , 完全 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活动
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 , 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在语文练习中开展趣味
语文活动, 将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听说 读写的能力统整起来 .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中有许多课文体现了这些特点。 如 《充气雨衣》 一课中小林同学善于观察发明了
充气雨衣;《画风》一课中面对看不见 , 摸 不着的风 , 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
小朋友互相激励、互相启发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蜜蜂引路》中列宁把不会
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 要找的人……这些无不闪烁着
创造着思维的光芒。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味地
“死记、死背、死抄”的倾向 , 让作业闪烁学生智慧的火 花 , 突现各自的特性。
童话 《坐井观天》 家喻户晓。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 , 给孩子门讲述了
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课文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的争论 , 阐明了一个深刻
的大道理 看问题、 认识事物要全面。 鉴于此 , 长期以来 , “井底之蛙”的形象
成了一个经典的符号。
在课堂上 , 我们可能会准确无误的给予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 , 不能做井底之蛙”
这样的道德信条 , 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小鸟与青蛙的经典对话上 , 而容易忽
视 对“青蛙”这一形象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 忽视对青蛙内心感受的解读。 我曾尝
试用自主的作业方式 , 让学生走进青蛙的井底世界 , 给予青蛙新的评价 , 为长久以
来青 蛙是个“大傻瓜”平反。
通过心灵的体验 , 在练习中学生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深深地震撼。
练习一 : 动手设计题
亲爱的小朋友青蛙在井底已经住了上百年上千年了 , 狭窄的井口阻碍了它的视野
使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帮助青蛙设计一个新的“家”吗 ?一个宽敞明
亮、视野开阔的井 ?
在孩子们的画笔下 , 青蛙未来的家真是形形色色 , 无奇不有。 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
象的是这样的一个设计 : 青蛙住的井的井口上安装了全玻璃活动式太阳能天窗 ,
利 用太阳能井底冬暖夏凉 , 青蛙再也不用冬眠 . 井底到井外还设有专门的观光电
梯 , 电梯两旁还精心安装了隐蔽的捕虫器 , 青蛙们在外出参观的同时享受昆虫的
美味。
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练习 , 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 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
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 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
练习二 : 口语交际题
穿过时间隧道有一天来到青蛙的井底之家 , 看到青蛙的亲戚朋友你会怎样
?
练习中有的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天”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有的向青蛙家
族介绍了有趣的世界奇闻; 有的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进行了交流。 这种拓展式的
" 动口 ' 练习 , 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大胆探索相关的未知领域 , 大胆展示自己的所学、
所悟、所感、所获。
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