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脾胃论.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脾胃论.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脾胃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脾胃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所着《脾胃论》在《内经》学术理论基础上,论述脾胃与元气关系、脾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作用、脾胃对其他脏腑影响等内容, 并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之重要作用, 是李杲倡导脾胃学说之代表作,对后世影响较大。明代医家王肯堂、张介宾、李时珍等,均曾给予《脾胃论》较高评价,值得后学者认真学****研究。李杲认为, 脾胃乃元气之府, 无所伤始能滋养元气; 若伤脾胃之气, 则元气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之枢纽, 后天之本, 气血之化源。“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人胃, 而精气先输脾归肺, 上行春夏之令, 以滋养周身, 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脾胃有伤,上影响于肺,下波及于肾,并涉及大肠、小肠和九窍。所谓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 皆不得营运之气, 而百病生焉”。凡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所致之内伤病证, 宜以补益脾胃为主, 尤当升发脾胃之阳, 并据此拟订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等方, 详述其配伍原则、证治及加减应用。又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之说,为确立甘温除热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脾胃论》应通读与精读结合, 全面领会, 重点录要。建议学****重点如下。脾胃虚实传变论该论是《脾胃论》全书的纲领, 论证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不外饮食、劳倦所伤, 即使是六***邪袭, 亦都是脾胃元气先虚, 而后为之所伤的病理反映。劳倦伤者, 有二: 一为形体劳累过度, 汗泻、精绝而身热心顷, 又当溽暑季节, 内外热迫, 阳亢易怒而昏厥; 二为房劳过度,肾精涸竭,阴火内炽而清谷下利,亡血失精等。饮食伤者,亦二:一为脾胃素虚,消化不良,胆腑又失于疏泄之常,而肠鸣泄泻、腹胀后重等;二为饮食失节,伤及胃肠,功能紊乱,而现胸膈痞满、精神困倦等症。东垣之所以主张“升阳益气”者,盖升阳足以御外, 益气足以强中。脾胃乃元气之府, 元气不足, 则谷气下流, 营气不濡于经络、脏腑, 导致阴火上僭, 既要甘温益脾胃中元气, 又要佐以甘寒泻阴火而安定心神。正谓“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也。故所有虚实传变,都应以治脾胃为本。脾胃胜衰论该论阐述脾胃胜衰对心、肺、肝、肾四脏的影响,以“五行学说”分析论述脏与脏之间病机转化之关系,以“运气学说”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主气”与“客气”的矛盾双方, 对机体病理改变而倡用“升阳”与“泻火”的治疗法则, 从而为“补脾胃, 泻阴火”治法提供理论依据。除此而外, 在脾胃虚弱的前提下,督、任、冲三脉受邪, 亦可以发病。盖督、任、冲三脉是一源三歧,皆起于会阴。督为阳脉之海; 任为阴脉之海; 冲为血脉之海, 通十二经的气血, 贯穿任督, 为各脉之要冲,气血赖以营运。如因胃气虚弱,冲脉营运的源头断绝,任、督失养,外邪易于乘虚袭人,故必以扶益胃气为本。东垣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阐明以脾胃为中心的心、肺、肝、肾五脏病理变化机制。如肺喜清肃, 肝喜条达, 脾喜温和, 心喜舒伸, 肾喜润下,反映了五脏生理功能活动的互相联系及特殊性。所以,治疗必须以补益脾胃为主, 兼治各脏见症。实际凡是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的治疗,都与脾胃有一定关联。总之,该论概括了脾胃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的发病机制, 是以脾胃虚弱而发病为理论中心。心火衰微则火不生土, 反之, 心火亢盛反伤脾土而生心之脾胃病, 脾虚土不生金而生肺之脾胃病, 所胜妄行的肝木克伐脾土而生肝之脾胃病, 所不胜之肾水反来侮土而生肾之脾胃病。其根源,皆因脾胃元气不足所致病。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该论阐发外感( 乃伤其形) 与内伤( 乃伤其气) 之别, 进而申述内伤饮食劳倦又有实虚之异,故立补中益气汤,是为甘温除热法。在一定条件下,又由“热中”而转化为“寒中”。热中者,阳气有余, 阴气不足,嗜食善饥、大便黄如糜粥样、少气、尿色变;寒中者,阴气有余, 阳气不足, 腹胀痛、食物不消化、肠鸣泄泻。所以, 又立权衡加减法, 以明病变药亦当变之理。分五段详论: 其一, 概论脾胃生理功能对机体的重要作用;其二,论述饮食寒温失节和情绪失调,对脾胃功能性病变机制的影响; 其三, 阐明脾胃受病、脾不生肺、阴火刑肺所表现各种症状; 其四, 分析内伤脾胃的症状与外感风寒的症状似同实异的特征;其五,脾胃开始受病为热中,当用甘温除热法。总之, 皆因脾胃虚弱, 则营气不升, 谷气下流; 下流则阴火被扰, 反上乘阳位,侵害脾胃,则土不生金;阴火干犯心包而助心火上盛刑金, 所以症状集中于肺, 而见气高而喘, 身热而烦, 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此似外感, 实非外感, 而是内伤发热。此论为立甘温除热法提供了理论根据,并贯注于《脾胃论》全书之中。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时制方大凡脾胃虚弱之人,脾不能助胃以行津液上输于肺,肺气不足, 遇暑热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