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养生长寿的 5个“秘诀”毛嘉陵撰文国宝级中医大师、南宋思想家朱熹的 28 世裔孙朱良春教授是一位在当今中医药界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老中医, 也是被患者誉为“有着菩萨心肠的妙手神医”, 而且还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寿星。他虽然已是九十高龄了, 但其思维异常地清晰敏捷, 行动也利落自如, 这与他几十年来善于运用中医药养生有很大关系。下面是我与朱良春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朱琬华就养生长寿话题进行的一次对话: 秘诀 1 :运动——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毛嘉陵: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 我听说朱老曾经说过“活动活动, 要活就要动”, 所以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朱老对运动是怎样看的?每天都做些什么运动? 朱良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见了我,都喜欢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我则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以前都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现在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 10 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朱琬华:我父亲常说“百练不如一走”、“步行是运动之王”,他有时间就会去散步。朱良春: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 青壮年运动量可大一些,老年人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慢运动。我还利用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做简单的运动。我的四肢都会动: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是打太极拳;腿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就这样坚持锻炼十几分钟。毛嘉陵:很多人都懂运动对健康的作用,但却往往不能坚持下来。再好的运动方式,不能坚持下来,恐怕也没有任何作用。朱良春:是啊,运动必须要持之以恒,才能收效,“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只能是半途而废。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秘诀 2 :睡眠——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毛嘉陵:每次见到朱老,都感觉朱老精力旺盛,就像六七十岁的人一样。朱老的睡眠情况怎样? 朱琬华:我父亲有一个好的作息习惯,就是睡眠很有规律,每天都准时入睡。他也常说:“少睡多用脑,健脑抗衰老。”朱良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以前在我担任院长的 20 多年中, 白天既要上门诊, 又要体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我都尽量在晚 12 点之前入睡,晚上 23 点到午夜 1 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 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 1 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 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 10 时都补不过来。现在我每晚的入睡时间要早些了,我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懒散。美国心脏病专家韩明发现,每晚睡 10 小时的人比睡 7 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 倍。失眠时不要急躁,全身放松,听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样的睡眠效果。朱良春教授的 7 个子女中有 5 个从医, 孙辈中有 4 个学中医药的。图为朱良春教授(中) 、五女朱琬华院长( 左,现为江苏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院长)、外孙女蒋恬( 右,现在北京从事中医工作) 在新浪做客时合影秘诀 3 :用脑——要想长生不老,越老越要会“用脑”毛嘉陵: 很多老人喜欢享坐着“清福”, 既不愿运动, 更不愿多动脑。朱琬华:这些老年朋友认为自己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已经够辛苦了, 到老了似乎就应该歇下来享福了。殊不知, 越是退下来后, 越应当“退而不休”。通过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 常常动脑以保持良好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大脑的衰退就要缓慢一些。朱良春:“若要长寿勤用脑, 颐养天年贵在勤”, 确是经验之谈。俗说:“脑子愈用愈灵。”我长期坚持“每日必有得”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什么新的见见闻或心得体会,晚上就无法入睡。我每天都要看书读报,有了新的所得才能酣然入睡。我先后写了 6部书、 140 多篇医学论文,绝大多数都是挤时间写的,我以此为乐, 使精神有所寄托。秘诀 4 :饮食——要想一身轻松,营养均衡“气血通”毛嘉陵: 人们说“病从口入”, 这不只是指病菌从口入后而致病, 也还指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和营养调配不合理,日常从口而入的饮食也可致病。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