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_郭克莎.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_郭克莎.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_郭克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_ 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郭克莎原载《国际经济评论》 2003 年9- 10 加入 WTO 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 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将发生必要的转变, 贸易政策也将进行相应的转变。在这方面, 经济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本文试图对此做些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一、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不同取向: 比较优势战略与逆比较优势战略 1. 贸易战略的理论分析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取向,经济理论界存在着不同观点,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贸易战略的理论基础, 即如何对待和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 2001 ) 认为, 发展战略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 一类是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了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 经济发展的绩效就会很差, 将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反, 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了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 经济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将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几年林毅夫连续发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99 、 2001 、 2002 ) ,试图从理论推导和经验分析两方面系统论证他的比较优势战略思想。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同意林毅夫的观点。王允贵( 2002 ) 对林毅夫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 第一, 比较优势战略的可行性在理论上值得怀疑, 这一战略没有将技术创新和边干边学列入分析的视野, 依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使发展中国家获得长期利益,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本积累也难以改变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 第二, 把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看作比较优势战略( 而不是赶超战略) 的成功, 不符合日、韩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 第三, 比较优势战略是一个四平八稳、慢吞吞的战略,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 其风险并不比赶超战略小。胡汉昌和郭熙保( 2002 ) 认为, 比较优势战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 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 第二, 就长期的对外贸易而言, 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不能够自动、自发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第三, 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 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 一是大国对外贸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条件的。比较优势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静态比较优势指的是现时的比较优势, 动态比较优势指的是转换中的比较优势。虽然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总是动态变化的, 但是, 当我们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和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时,所使用的比较优势只能是现时的,因而是静态的比较优势; 如果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 那指的就是未来某一时点的比较优势, 而未来的比较优势对现时而言只能是或仍然是比较劣势。因此, 林毅夫所说的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 实质上就是静态比较优势的战略,而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则属于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静态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心思想, 是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 都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 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资源禀赋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就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林毅夫等人认为静态比较优势的发挥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远高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