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复习(二).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复习(二).doc

上传人:小雄 2021/5/2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复习(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复****br/>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 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 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 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 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 哪里?
答: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 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 我选:
(2) 赏析:
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理解。
1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 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 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答案: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 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 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 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 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3答案: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 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 切……”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 “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