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对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思考 李萌 新沃尔夫假说.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思考 李萌 新沃尔夫假说.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1/5/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思考 李萌 新沃尔夫假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萨丕尔_沃尔夫假说的思考_李萌 新沃尔夫假说
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思考
李萌,孔祥丽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学者对语言与思维到底谁决定谁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通过从定义、人类语言形成过程、人类世界观、儿童语言习得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思维决定语言的结论。
关键词: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思维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157-02
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言与思维孰先孰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一直倍受哲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关注,总结一下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语言决定思维论,以萨丕尔为代表[1];其二是思维决定语言论,以皮亚杰为代表;其三是认为语言与思维同时存在,不存在一方决定另一方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个假说提出一些见解。
首先再次阐明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根据刘润清(2010)所阐述的即语言形式决定这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2]137-141。而在前辈们对于这一假说的质疑和验证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个假说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解释,即强版本和弱版本[3]。余颖(2007)认为“强版本主张人类的认知类别是由他们所使用的不同语言决定的,而弱版本则认为,人类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倾向于由他们的语言类别所知道。”[4]无论是强版本还是弱版本,萨丕尔都将语言、思维局限在人类这一范畴内。那么我们有必要在回答语言与思维到底谁决定谁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思维。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对思维下的定义是:“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从这两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是人们在成千上万的个体活动中所形成的认识以及总结出的规律,而语言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用来表达交流的,但表达交流的是什么呢,最后的重点还是落在了思想上,而思想正是思维的结果,从这一追根溯源的逻辑关系中我们寻找到了源头,即思维,换句换说思维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
从人类语言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当类人猿开始慢慢站立起来,他们的视野由原来的半身变为全身,视野开阔了,交际范围变大了。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初级思维就是对直接刺激作出的反应,但是对于具体事物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随着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简单的手势、体态等已不能满足交流需要,人们开始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更为高级和方便的交流工具,也就是语言。恩格斯说“到了非说不可的程度,语言就会产生”。有了思维和思想之后产生的语言才能算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是为了交流思
想而产生的,人没有思想之前是不会想到创造语言的,即使他们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但人类最初所发的一些基本音节并不能归类为人类的语言。
沃尔夫还认为:“持不同语言的人对宇宙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如果沃尔夫的这一观点成立的话,那其逆否命题“有相同世界观的人,持有同一种语言”这一命题就应该是正确的了,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