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一 立题依据---------------------------------------2
二 主要研究内容-----------------------------------2
三 技术路线---------------------------------------5
四 要达到的技术或经济指标-------------------------6
五 经济效益分析-----------------------------------9
六 研究进度--------------------------------------10
七 风险分析--------------------------------------10
八 项目组成员------------------------------------11
一立题依据
(1)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因此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种种薯。
(2)短枝发生型是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与田间枝条的扦插繁殖方法类似,故又称为微型扦插。能一次成苗,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过程简单,移栽成活率高。许多花卉、葡萄、马铃薯等试管苗的繁殖常用此方法。
(3)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马铃薯试管苗可以在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中结出种薯,且悬于茎秆上。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试管薯具有无病原、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能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而为马铃薯优良种质的保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二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正日益普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又称植物快繁或微繁(micropropagation),它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产生经济效益最大的研究领域,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技术日益成熟并程序化,繁殖速度突破了植物自然繁殖的界限,成就了工厂化育苗的梦想。
植物快繁与传统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相比,其特点表现在:①繁殖效率高。由于不受季节和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材料可周年繁殖。生长速度快,材料能以几何级数增殖。②培养条件可控性强。培养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质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便于对各种环境条件进行调控。③占用空间小。一间30m2的培养室可同时存放1万多个培养瓶,培育数十万株苗木。④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培养材料在人为环境中生长,省去了田问栽培的一些繁杂劳动,并可利用仪器进行自动化控制,便于工厂化生产。⑤便于种质保存和交换。通过抑制生长或超低温贮存的方法,使培养材料长期保存,并保持其生活力,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土地,还防止了有害病虫的传播,更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转移。
2研究材料
马铃薯幼苗
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离体培养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营养基质。配制培养基时,为了减少试剂称取时的工作量和少量称取时出现的误差,以
及避免多种营养成分混合导致沉淀产生或相互反应而失去培养效果,预先要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为一定倍数的培养基母液,待使用时稀释到要求的浓度。母液的浓度为培养基浓度的10倍、100倍或更高。 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薯单节茎段进行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从而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培养基配方设计:①根据培养的目的选择一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②确定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浓度及相对比例。本实验中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MS培养基 +C30g/L +A7g/L PH
3研究用具
果酱瓶、500mL搪瓷杯、三角瓶、烧杯、容量瓶、玻璃棒、25mL量筒、1mL和5mL移液管、洗耳球、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