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永久的悔》.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永久的悔》.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5/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永久的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一)学****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领会文中深厚的感情,理解寓深情于平实语言的写法。
(二)抓住叙事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寻尽孝的意义,懂得尽孝。
(三)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
1、边诵读,边探寻并理清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的线索,明确文章重点内容(写“红的”、“黄的”、“白的”)与主题的关系。
2、学****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3、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生活,懂得体会爱,懂得珍惜亲情,懂得尽孝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某些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的理解。
2、了解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理解全文的线索及文章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我们接下来要学****的这一篇课文中就有这句话。
本文题目是“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二:学生借助资料简介作者,老师总结: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 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三:自主学****br/>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15分钟)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全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思考:读完全文,说说文中内容写得较多的是什么?
3、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自学指导(二)(15分钟)
(一)展示自学指导(二)
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①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2、“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叙事线索呢?
3、本文题目《永久的悔》,与文中重点写的“红的”、“黄的”、“白的”有何联系?为什么要重点写?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互动明理
自学指导一:
1.学生逐个展示找到的生字词。
唾( )手可得 立锥( )之地 牛圈( ) 懵( )懂 简陋( )
盈眶( ) 寄人篱( )下
2